缘识

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缘识原文

口爽於滋味,深思命本根。
心邪迷妄相,圣法教中言。

诗词问答

问:缘识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缘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名句大全

宋太宗缘识书法欣赏

宋太宗缘识书法作品欣赏
缘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口爽

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王弼 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聘享嘉会,则唯餚饌旨酒……饕淫所阶,百疾所附,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百喻经·愚人食盐喻》:“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滋味

味道

鲜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深思

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深思熟虑

本根

(1).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纲 《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 清 邵曾训 《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

(3).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陆游 《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 关中 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统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 宋 陈亮 《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7).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

(8).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

(9).喻指家乡,故土。 明 刘基 《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心邪

心迷;心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他家今日已心邪,儘卜问当不应对。”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官人,你敢是心邪了也。”

迷妄

暗于事理;虚诞荒谬。《管子·山权数》:“此使君不迷妄之数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今之言禪者,好为隐语以相迷,大言以相胜,使学之者悵悵然,益入於迷妄。”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正信不立,又乌从比较而知其迷妄也。”

圣法

(1).圣人的法则。《庄子·胠箧》:“殫残天下之圣法,民始可与论议。”《后汉书·儒林传论》:“然所谈者仁义,所传者圣法也。故人识君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路。” 章炳麟 《菌说》:“白人果有大同之志,博施济众之仁,能胜於黄人也?惟其智勇能窃圣法焉尔。”

(2).指皇帝所制定的法令。即封建时代的国法。《史记·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如令陛下觉寤,惧大祸且至身,深责臣下,绳以圣法,臣 音 当先受诛,岂有以自解哉!”

(3).佛教对佛法之称。《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