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作者:袁去华 朝代:宋代

贺新郎原文

晓色明窗绮。
耿残灯、寒生翠幕,鸟啼人起。
一夜西园新雨过,细草闲花似洗。
漾澜影、柳塘春水。
闲昼双飞归来燕,正东风、漫漫吹桃李。
还是个,闷天气。
回廊小院帘垂地。
想连天、芳草萋迷,短长亭外。
愁到春来依然在,旧事浑如梦里。
又生怕、人惊憔悴。
楼上谁家吹长笛,向曲中、说尽相思意。
三弄处,寸心碎。

诗词问答

问:贺新郎的作者是谁?答:袁去华
问:贺新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贺新郎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袁去华的名句有哪些?答:袁去华名句大全

袁去华贺新郎书法欣赏

袁去华贺新郎书法作品欣赏
贺新郎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晓色

拂晓时的天色;晨曦。 唐 虞世南 《和銮舆顿戏下》:“银书含晓色,金輅转晨飇。”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清 黄鷟来 《秋晓行阧山》诗:“晓色破苍烟,青山入云际。”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凝凝的细露,淡淡的晓色,长林丰草间偶然一阵一阵清风。”

残灯

将熄的灯。 唐 白居易 《秋房夜》诗:“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宋 陆游 《东关》诗:“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打篷。” 明 李景福 《暮春遣意》诗:“残灯和梦断,浊酒带愁倾。”

寒生

贫苦的读书人。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某 江 南一寒生,遭际真主。适主上以巨觥敌饮,仅至无算,抵掌语笑,如僚友之无间。” 宋 陆游 《与本路郡守启》:“某潦倒寒生,沉迷薄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

翠幕

(1).翠色的帷幕。 晋 潘岳 《藉田赋》:“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 宋 柳永 《望海潮》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报告戏情》:“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2).比喻苍翠浓荫的林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地广重畦浄,林芳翠幕悬。” 唐 苏颋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通。”《文汇报》1986.6.17:“略过了翠幕烟霞的 杭州 ,且舍下曲水流觞的 绍兴 ,休道行色匆匆,只为归心如箭。”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西园

(1).园林名。 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 西园 , 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

(2).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 ,飞盖相追随。” 唐 张说 《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

(3).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县 西。《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辛酉, 纶 集其麾下於 西园 。”

新雨

(1) 初春的雨;刚下过的雨

(2) 比喻新朋友

旧知新雨

细草

(1).小草。《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

闲花

亦作“闲花”。1.指野花。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閒花满地落无声。”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门前流水斜还直,篱外閒花白復红。” 清 陈梦雷 《建溪舟行》诗之一:“新涨平江树,闲花护客舟。” 郭小川 《青松歌》:“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

(2).幽雅的花。閒,通“ 嫺 ”。 唐 沉佺期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诗:“閒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柳塘

周围植柳的池塘。 唐 严维 《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 唐 王建 《汴路水驿》诗:“晚泊水边驛,柳塘初起风。” 元 陈基 《春日邵氏园池》诗:“柳塘水暖鸳鸯浴,花径风酣蛺蝶飞。”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黄武 元年,迁左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杨维桢 《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游猎。《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双飞

(1).成对飞翔。 三国 魏 曹丕 《清河作》诗:“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唐 李白 《双燕离》诗:“双燕復双燕,双飞令人羡。”

(2).常比喻夫妻情笃。《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花月痕》第四四回:“比翼双飞,频伽并命;生既堪怜,死尤可敬。”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漫漫

(1) 广远无际

水漫漫

(2) 长;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缓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雾漫漫

(5) 众多

漫漫群生

(6) 昏愦糊涂

县官漫漫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还是

(1)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2) 尽管发生了以前的事或以 * 虑过,仍要

今天咱们还是装运木料

(3) 仍然,照样

多年不见,他还是那么年轻

(4) 提议“是否这样”之意

你还是带上雨衣为好

(5) 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你去,还是他去

(6) 另一方面

虽然嗓音嘶哑而聒耳,但她还是有着一股吸引人的热情

天气

在较短时间内特定地区的大气状况;气象情况

回廊

(1) 有顶棚的散步处

(2) 修道院中的走廊部分

(3) 教堂半圆形后殿的走道

(4) 某些教堂中在祭坛后并在圣坛以外的一个通道,可供列队通行无阻

(5) 曲折环绕的走廊

小院

小庭院;小院落。 宋 程垓 《芭蕉雨》词:“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这时 二秃子 和 长青 老伴已走进了小院。”

连天

(1) 持续许多天

连天连夜

连天赶路

(2) 连续不断

叫苦连天

(3) 与天相连,比喻非常高的样子

水连天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萋迷

(1).草木盛貌。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辨正》:“ 汉 沔 之间,草树萋迷,后 苏 前 禰 ,弃掷甚众。”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六:“谿水东流日转西,杏花零落草萋迷。” 高兰 《哭亡女苏菲》诗:“今年今日啊!你的坟头已是绿草萋迷。”

(2).凄凉而模糊。 宋 苏轼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之二:“闻道 乌衣巷 口,而今烟草萋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明 李梦阳 《去妇词》:“宛转流苏夜月前,萋迷宝瑟烟花里。”

短长亭

短亭和长亭的并称。 宋 苏轼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梦寻西南路,默数短长亭。” 清 蒋春霖 《南乡子》词:“燕麦青青,大河西畔短长亭。”参见“ 短亭 ”。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旧事

已往的事;从前的事

旧事重提

浑如

非常像;酷似

生怕

生恐;就怕

生怕发生什么,什么就偏偏发生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 鲁迅《药》

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楼上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谁家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长笛

管乐器,管身有指孔和吹孔,音域从中央C往上三个八度,外形大体与我国竹笛类似

曲中

(1).完全击中。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韩退之 作《师説》,曲中今世人之病。”

(2).全都符合。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及閲至终篇,见其事跡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豪芒,点染又曲中筋节。”

妓坊的通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 杜媺 曲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 武定桥 ,后门在 钞库街 ,妓家鳞次,比屋而居。”

思意

心思用意。《鬼谷子·阴符》:“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元典章·户部五·家财》:“后因亲生二子长立, 周桂发 、 周自思 各生思意。”《四游记·祖师得道见帝》:“前夜见者若邪,则无劝我修行之心,必有思意。”

三弄

古曲名。即梅花三弄。 唐 李郢 《赠羽林将军》诗:“惟有 桓伊 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宋 贺铸 《忆仙姿》词:“半醉倚迷楼,聊送斜阳三弄。”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今宵灯下弹三弄,可使游鱼出听无?”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皋谒延赏》:“緑阶隔断火云峰,一曲瑶琴三弄。”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里

得失寸心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