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

作者:洪皓 朝代:宋代

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原文

我被儒冠误此身,公缘何事作流人。
琼葩乍折香胜雪,玉版初尝暖似春。
月桂他年应独拍,琼林今日遂重新。
披襟散发无妨醉,况有红妆二八陈。

诗词问答

问: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的作者是谁?答:洪皓
问: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皓的名句有哪些?答:洪皓名句大全

洪皓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书法欣赏

洪皓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书法作品欣赏
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缘何

因何;为何。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王粧梳,忽见 玉 ,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 宋 梅尧臣 《郭之美忽过云往河北谒欧阳永叔沉子山》诗:“问我此蟠桃,缘何结子迟。”《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你船中是甚么客人?缘何有宅眷在内?” 欧阳予倩 《抢伞》:“你是何人到此地,缘何将奴乳名提?”

流人

(1).被流放的人。《庄子·徐无鬼》:“子不闻夫 越 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 宋 叶适 《故赠右谏议大夫龚公谥节肃议》:“盖 元符 之末, 建中靖国 之初,既昭雪流人,生死蒙泽,天下望尽復 元祐 政事。” 清 陈维崧 《送张若水出关》诗:“ 汉 庭早晚流人赦,望尔归鞭度 陇 头。”

(2).离开家乡,流浪外地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执务》:“天下安乐,盗贼不起;流人还归,各反其田里。”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明公居於 山东 ,而倾 河 朔之流人,父弃其子,夫弃其妻,而自归於明公者百餘万。”《清史稿·食货志一》:“ 乾隆 时,令官山、 官地 ,无论土著、流人,以呈报之先后予垦。” 郁达夫 《沉沦》四:“他又忽然想到初次赴新大陆去的清教徒身上去。‘那些十字架下的流人,离开他故乡海岸的时候,大约也是悲壮淋漓,同我一样的。’”

(3).浪子。《 * 词话》第六八回:“ 银姐 ,见了那个流人儿,好歹休要説。”

琼葩

亦作“璚葩”。色泽如玉的花。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青囊既深味,琼葩亦屡摘。” 明 唐寅 《步步娇·冬景》词:“消息探梅梢,见璚葩的皪开偏早。” 清 陈维崧 《看花回·大悲阁上看玉兰花》词:“梵阁斜盘碧磴,恰千点琼葩,瓏瓏纔结。”

玉版

亦作“ 玉板 ”。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 周 有玉版, 紂 令 胶鬲 索之, 文王 不予; 费仲 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帝 尧 在位,盛德光洽, 河 洛 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石季龙 使人探策於 华山 ,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 燕 人咸以为 儁 之应也。” 唐 李商隐 《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至化潜融,事光於玉版,元机独运,理溢於瑶编。”

(3).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谿石琢马肝, 剡 藤开玉版。” 元 朱庭玉 《行香子·寄情》曲:“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与娇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来一个 唐六如 的‘地狱变相图’的手卷……上面贴着旧 宣州 玉版的衬纸。”参见“ 玉版纸 ”。

(4).笋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 苏軾 ﹞尝要 刘器之 同参玉版和尚……至 廉泉寺 烧笋而食, 器之 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 东坡 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 器之 乃悟其戏。” 宋 陆游 《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清 汪懋麟 《张杞园自安丘来访赋四诗为赠》之四:“饱尝玉版惊雷笋,细斫银丝出水鳞。”

(5).鳣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鱣,黄鱼,口在頷下,无鳞,长鼻软骨,俗谓玉板,长二三丈, 江 东呼为黄鱼。” 清 方文 《品鱼四十首·鳣》:“玉版浸金膏,允为盘中最。”参见“ 玉版鱼 ”。

(6).美称击节的拍板。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殢 * 荡秋波含情两眸,哄 * 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板;怜尔妾命薄,独支永夜寒更。”

(7).喻冰块。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月桂

一种月桂属植物(Laurus nobilis),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薄革质,花小、黄色、簇生、雌雄异株,原产地中海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琼林

亦作“璚林”。1.琼树之林。古人常以形容佛国、仙境的瑰丽景象。 晋 支遁 《<阿弥陀佛像赞>序》:“閶闔无扇於琼林,玉响天谐於簫管。”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丞乃令 子良 襞纸染笔口授曰:‘华景辉琼林,清风散紫霄。’”《云笈七籤》卷五一:“洞观上清,色如白云,形如玉山,上有琼林之宫,则 魄灵帝君 所处。”

(2).比喻披雪的树林。 唐 许敬宗 《奉和喜雪应制》:“忽若琼林曙,俄同李径春。”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遥想 兔园 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旂竿。” 前蜀 韦庄 《对雪》诗:“璚林瑶树忽珊珊,急带西风下晚天。”

(3).喻白色的花树。 元 无名氏 《一枝花·妓名张道姑》曲:“梨花月琼林捧玉,杨柳露緑线穿珠。”

(4). 唐 内库名。 德宗 时设,以藏贡品。《新唐书·陆贽传》:“至是天下贡奉稍至,及於行在夹廡署 琼林 、 大盈 二库,别藏贡物。”《宋史·食货志下一》:“ 元丰 及内库财物山委,皆先帝多蓄藏,以备缓急。若积而不用,与 东汉 西园 钱, 唐 之 琼林 、 大盈 二库何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五:“ 琼林 何不积緡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5). 宋 内苑名。 宋徽宗 《眼儿媚》词:“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 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明 童冀 《题钩勒竹二首为程将军赋》之二:“玉帐屯兵 渭水 湄, 琼林 锡宴夜归迟。” 清 孙枝蔚 《族侄斗槎登第喜而有作》诗:“为人夙昔耻骄矜,宴罢 琼林 喜不胜。”参见“ 琼林苑 ”、“ 琼林宴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重新

(1)

(2) 再一次

(3) 从头再开始

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散发

(1) 分散发出

散发调查表

(2) 释放出某种东西

散发一股臭气

(3) 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

散发绝世

无妨

不妨

有意见,无妨直率提出来

红妆

(1) 妇女的盛装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代指美女

红妆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二八

(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 杜预 注:“十六人。”。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2).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宋 权德舆 《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3).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 渭城 歌。”

(4).八元、八恺的合称。《文选·张衡<思玄赋>》:“幸二八之遌 虞 兮,嘉 傅説 之生 殷 。”旧注:“二八,八愷,八元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参见“ 八元 ”、“ 八愷 ”。

(5).特指农历正月十八日。《中国谚语资料》:“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原注:“二八,正月十八。”

(6).“二八三八”的略语,合为“五八”,因用作“井”的隐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钱昭度 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