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作者:许有壬 朝代:元代

太常引原文

幽人早起赴池亭。
看初日、照娉婷。
风盖露珠倾。
又胜似、前时雨声。
水沉乡里,锦云深处,双桧插天青。
一叶钓舟轻。
似野渡、无人自横。

诗词问答

问:太常引的作者是谁?答:许有壬
问:太常引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太常引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许有壬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有壬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早起

〈方〉∶早上

等了一早起,都还没吃饭呢

池亭

池边的亭子;水池和亭台。 唐 孟浩然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新唐书·张说传》:“池亭奇巧,荡诱上心。”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池亭顷刻攄芳怨,又被鶯声偷唤。”

初日

刚升起的太阳。 南朝 梁 何逊 《晓发》诗:“早霞丽初日,清风消薄雾。” 唐 虞世南 《初晴应教》诗:“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初日上,征尘起。”

娉婷

(1) 美人;佳人

春风永巷闲娉婷。——陈师道《放歌行》

(2) 姿态美好的样子

娉婷过我庐。——汉· 辛延年《羽林郎》

风盖

指荷叶。 北周 庾信 《赋得荷》:“秋衣行欲製,风盖渐应欹。” 宋 朱熹 《圭父为彦集置酒白莲沼上彦集有诗因次其韵呈坐上诸友》:“共怜的皪水花浄,并倚离披风盖凉。”

露珠

泛指露水在冷的物体表面上凝结的水珠

胜似

胜于;超过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 * 《水调歌头·游泳》

前时

从前,以前。《史记·项羽本纪》:“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前时少年,勇於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宋 晏几道 《踏莎行》词:“雪尽寒轻,月斜烟重,清懽犹计前时共。” 潘漠华 《雨点》:“站在门口探头向房内一看,前时那个伙计迎身出来。”

水沉

亦作“ 水沉 ”。1.木名。即沉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 明 陈宏绪 《寒夜录》卷下:“ 南昌 千嶂深秀处,忽生水沉奇材。”

(2).用沉香制成的香。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桂席尘瑶珮,琼炉烬水沉。” 宋 苏轼 《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饮以诗戏之》之二:“西阁珠帘卷落暉,水沉烟断珮声微。” 元 危复之 《永遇乐》词:“玉窗闲掩,瑶琴慵理,寂寞水沉烟断。”

(3).指这种香点燃时所生的烟或香气。 后蜀 顾夐 《玉楼春》词:“博山炉冷水沉微,惆悵金闺终日闭。”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清 纳兰性德 《相见欢》词:“红蜡泪,青綾被,水沉浓,却向黄茅野店听西风。”

乡里

(1) 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

(2) 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3) 又

乡里皆谓已死。

锦云

彩云。《海内十洲记·聚窟洲》:“紫翠丹房,锦云烛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六:“海水西飞照柏林,青云斜倚锦云深。” 清 龚自珍 《梦玉人引》词:“一簫吹,琼栏月暖锦云飞。”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天青

深黑而微红的颜色。

一叶

(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钓舟

犹渔船。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涉 《硖石遇赦》诗:“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元 刘秉忠 《溪上》诗:“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野渡

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 吴潜 《海棠春·郊行》词:“云梢雾末,溪桥野渡,尽是春愁落处。” 清 沉自友 《平沙滩》诗:“野渡伤归客,斜阳冷钓船。”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