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喀喇河屯行宫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至喀喇河屯行宫作原文

襟带滦江向野宽,黑城今复驻鸣銮。

昔年建置无心考,此日农桑著意观。

岭树因遥望惟绿,川波虽弱势犹漫。

纳凉嘉荫仍炎炽,便冀蒸云作雨𩆓。

诗词问答

问:至喀喇河屯行宫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至喀喇河屯行宫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至喀喇河屯行宫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二

参考注释

襟带

(1).衣襟和腰带。《后汉书·蔡邕传》:“ 邕 性篤孝,母常滞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2).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 汉  张衡 《东京赋》:“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巖险与襟带。”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辅之奥区,五岳四瀆之襟带。”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

(3).比喻切于实用,不可暂离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夫《尔雅》者, 孔 徒之所纂,而《诗》《书》之襟带也。” 唐  柳宗元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屨,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响发焉。”

(4).比喻贴近之处。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余少长 大梁 ,豢养於保抱之手,即 淮  泗 之间,近在襟带,未尝眼见身到。” 清  唐甄 《潜书·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书於策简,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带;以此述功,功在耳目。”

(5).拱卫;控制。《魏书·任城王云传》:“时四中郎将兵数寡弱,不足以襟带京师。” 唐  颜真卿 《谢荆南节度使表》:“窃以 荆南 巨镇, 江  汉 上游,右控 巴  蜀 ,左联 吴  越 ,南通五岭,北走上都,寇贼虽平,襟带尤切。”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藩邦》:“至如 朝鲜 襟带海表,屏障中原,无 朝鲜 则 辽水 东西皆将受警。”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六:“高耸在山头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筑,襟带双江,俯瞰全市。”

(6).代称防卫或监察之事。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 循王  悝 , 桓帝 同产,以怀逆谋,黜封 癭陶王 。以公长於襟带,拜 鉅鹿 太守。 悝 畏怖明宪,检于静息。”

鸣銮

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有时借指皇帝或贵族出行。《文选·班固<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 李善 注:“《周礼》曰:巾车掌玉輅,以鑾和为节。 郑玄 曰:鑾在衡,和在軾,皆以金铃也。” 吕延济 注:“鑾,车上铃也。” 唐玄宗 《早渡蒲津关》诗:“鸣鑾下 蒲坂 ,飞旆入 秦中 。”《宋史·仪卫志二》:“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尽去戈戟、旌旗之制。” 元  王士熙 《次霍状元接驾韵》:“词苑恩波供染翰,秋风岁岁候鸣鑾。”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建置

亦作“ 建寘 ”。1.扶植。《左传·昭公七年》:“吾子取 州 ,是免敝邑於戾,而建寘 丰氏 也。”

(2).建立;设置。《汉书·武五子传赞》:“后遂命将出征,略取 河南 ,建置 朔方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夫树犹亲戚,土犹士民,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唐  柳宗元 《四门助教厅壁记》:“参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极,其建置之道弘也。” 清  江上蹇叟 《通番之始》:“若其地理之分合,建置之沿革,则均不详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古时所谓‘国’本是等于部落的意思,所谓‘封建藩卫’也不过是建置大小不等的各种殖民部落而已。”

(3).建造;兴建。 唐  李翱 《与本使请停率修寺观钱状》:“若将兴之,是 苻融 、 梁武 皆为 仲尼 、 周公 也;若将废之,阁下又何患其尚寡,而復率其属合力建置之也?”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表》:“前知州 李詔 在任日,重修宣圣庙,建置学舍数十厦。”

(4).犹建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宋  端平 间, 真西山 参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5).设施。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事体一同所职,而建置各有攸司。”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然敝会同志无权无势,一切建置皆白地起造,无有凭借。”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农桑

1.亦作"农桒"。 2.农耕与蚕桑。 3.指农作物和桑树。

遥望

向远处看;看远方

遥望山头的苍松

弱势

1、变弱的趋势:股票市场渐显~。2、力量弱小的: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

纳凉

乘凉

纳凉而凉逐之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炎炽

炽热。 汉  徐干 《中论·治学》:“人心必有明焉,必有悟焉,如火得风而炎炽。”《隋书·天文志》:“日为阳精,光耀炎炽。” 明  张羽 《由竹溪至梅溪书赠莫云樵》诗:“出门怀清旷,入舟苦炎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