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星命松坡

作者:于石 朝代:宋代

赠星命松坡原文

昌黎之生月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口。
坡翁宿直斗牛箕,自谓文似昌黎叟。
顾予命亦坐磨蝎,碌碌浪随二公后。
文章学问愧前修,有口但知能饮酒。
松坡磊落湖海人,为我掉舌谈星辰。
蛟龙蟠屈终变化,君子忧道宁忧贫。
夜半狂吟踏破瓮,结柳为车穷莫送。
掀髯一笑问松坡,文如二子今何用。

诗词问答

问:赠星命松坡的作者是谁?答:于石
问:赠星命松坡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于石的名句有哪些?答:于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昌黎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生月

(1).出生的月份。《北史·袁充传》:“至於本命行年,生月生日,并与天地日月、阴阳律吕运转相符,表里合会。”

(2).月亮升起。 宋 朱熹 《同安官舍夜作》诗之一:“官署夜方寂,幽林生月初。”

南斗

(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 张守节 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文选·左思<吴都赋>》:“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偓。” 刘逵 注引《天官星占》:“南斗之爵禄,其宿六星。” 清 袁枚 《新齐谐·飞星入南斗》:“君辈不知天文者,虽见飞星入南斗亦无害。” 郭沫若 《南海劳军》诗:“天际 雷池 谁敢越?酌将南斗寿京华。”

(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隋书·高帝纪上》:“ 尉迥 猖狂,称兵 鄴邑 ,欲长戟而指北闕,强弩而围南斗。”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便使储胥富 五羊 ,要持节鉞指南斗。”

箕张

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之形。《魏书·尒朱荣传》:“ 葛荣 自 鄴 以北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明史·孙传庭传》:“ 河南 贼 马进忠 、 马光玉 驱 宛 洛 之众,箕张而西。” 郭沫若 《蜩螗集·题王晖棺刻画》:“虎视眈眈欲逐逐,奇哉龙身而环腹,四足箕张双翼舒,断尾如鞭意可续。”

宿直

夜间值班。《南齐书·周颙传》:“ 宋 明帝 颇好言理,以 顒 有辞义,引入殿内,亲近宿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抗直》:“舍人 岑参 初掌纶誥,屡称疾不宿直承旨,人情所惮。”《辽史·百官志一》:“宿直司,掌轮直官员宿直之事,皇太后宫有宿直官。”

斗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磨蝎

见“ 磨蝎 ”。

亦作“ 磨蝎 ”。星宿名。“ 磨蝎宫 ”的省称。旧时迷信星象者,谓生平行事常遭挫折者为遭逢磨蝎。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退之平生多得谤誉》:“ 退之 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 退之 磨蝎为身宫,而僕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 退之 《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以五星法準之,则知 退之 以磨蝎为身宫。” 元 尹廷高 《挽尹晓山》诗:“清苦一生磨蝎命,凄凉千古 耒阳 坟。” 清 赵翼 《子才书来惊闻心馀之讣诗以哭之》:“书生不过稻粱谋,磨蝎身偏愿莫酬。” 黄钧 《新年感事》诗:“渐知世运多磨蝎,颇觉胸怀贮古春。”参见“ 磨蝎宫 ”。

碌碌

(1) 多石头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2) 平庸无能

碌碌庸才

(3) 忙碌,有许多事要做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

(4) 车转滚动声

二公

指府和县的副职。《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适才我站在门口,遇见敝县的二公。”参见“ 二太爷 ”。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学问

(1)

(2) 系统知识

(3) 泛指知识

前修

亦作“ 前修 ”。犹前贤。《楚辞·离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后汉书·刘恺传》:“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节,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 李贤 注:“前修,前贤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伟矣前修,学坚多饱。” 宋 陈亮 《答陈知丞启》:“犹怀晚进,及识前脩。”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暇心开丽瞩,远致越前修。”

有口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知能

智慧才能。《管子·制分》:“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 尹知章 注:“有道术智能,则以官职加之。”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而某得以此时备使畿内,交游亲戚知能才识之士莫不为某愿,此亦区区者思自竭之时也。”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三》:“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品,是表记 中国 民族知能最高点的标本,不是水平线以下的思想的平均分数。”

饮酒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磊落

(1) 壮大的样子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西游记》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

胸怀磊落

光明磊落

湖海

(1).湖泊与海洋。《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掉舌

(1).犹鼓舌。指游说,谈说。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酈生 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 齐 七十餘城。”《新唐书·柏耆传》:“ 王承宗 以 常山 叛,朝廷厌兵, 耆 杖策诣 淮西 行营謁 裴度 ,且言愿得天子一节驰入镇,可掉舌下之。”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嗶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他日追及泉臺,定有一番倾倒;必不作妒而欲杀之状,向阎罗天子掉舌,排挤后来人也。”

(2).吐舌;蠕动舌头。 唐 元稹 《巴蛇》诗之一:“掉舌飜红燄,盘身蹙白花。” 宋 惠洪 《东坡羹》诗:“ 东坡 鐺内相容摄,乞与馋禪掉舌寻。”

谈星

占卜;算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谈星的假意推算了一回。”

蛟龙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蟠屈

(1).盘旋屈曲;回环曲折。《太平广记》卷四五八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黄》:“但见枯槐树中,有大蛇蟠屈之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功德寺》:“寺两侧皆古松,枝柯青翠,蟠屈覆地,盖塞外别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朱佩茝》:“ 朱 试往观,物方蟠屈,闭目如睡。”

(2).抑郁纠结。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狂吟

纵情吟咏。 唐 白居易 《洪州逢熊孺登》诗:“ 靖安院 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杨世长》词:“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 清 方文 《扬州遇邓孝威有作》诗:“日夜相过不厌频,狂吟豪饮任天真。”

破瓮

《宋史·司马光传》:“羣儿戏於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后用为年幼而机智的典实。 明 于谦 《过夏县挽司马文正公》诗:“破瓮机锋岂偶然,活人手段自髫年。”

穷莫

亦作“ 穷幕 ”。亦作“ 穷漠 ”。边远荒凉的沙漠。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恢復 幽 蓟 ,逐彊虏於穷莫。” 清 侯方域 《定鼎说》:“昔翼脇 秦 晋 ,肩背 辽河 ,今则抵堮穷幕矣。” 叶圣陶 《一个青年》:“既得报书,遂及人生,不譬穷漠,即喻枯泉。”

掀髯

笑时启口张须貌;激动貌。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兄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掀髯啸,有鱼龙鼓舞,狐兔悲嗥。”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偶逢时事一掀髯,往往谈言亦微中。”《天讨·光武<河南讨满洲檄>》:“ 岳忠武 有知,应亦掀髯於 荡水 之阴矣。”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