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四逐客四首·其一·李忠定公纲(至琼三

作者:王佐(汝学) 朝代:明代

原文

公来方始是朝廷,争奈吴儿苦讳兵。

当扆戴天宁国是,杜邮兴念岂人情。

忍教丞相过南海,更有何人说北征。

自古浮云能蔽日,重昏世及几时明。

诗词问答

问:《海外四逐客四首·其一·李忠定公纲(至琼三日,遇赦还)》的作者是谁?答:王佐(汝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佐(汝学)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学)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2. 至琼三日,遇赦还

参考注释

来方

(1).谓前来祭祀四方之神。《诗·小雅·大田》:“来方禋祀,以其騂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郑玄 笺:“ 成王 之来,则又禋祀四方之神。” 高亨 注:“来方,来祭四方之神。”

(2).来源。《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为盗的,都从好酒 * 两件上起。他喫溜了口,没处来方,见了大锭银子,又且手边方便,如何不爱?”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争奈

怎奈;无奈。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宋 张先 《百媚娘》词:“乐事也知存后会,争奈眼前心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争奈他自己不争气,终日在公馆里,同那些底下人鬼混。”

吴儿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当扆

亦作“ 当依 ”。扆,古代庙堂户牖之间绣有斧形的屏风。《礼记·曲礼下》:“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覲。” 孔颖达 疏:“天子当依而立者,依,状如屏风,以絳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綉为斧文也。亦曰斧依……设依於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 陆德明 释文:“依,本又作扆,同,於岂反。”后以“当扆”指天子临朝听政。 南朝 梁武帝 《祠南郊恩诏》:“朕当扆思治,政道未明。”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当扆永念,犹怀慙德。”参见“ 当宁 ”。

戴天

(1).立于天地之间。常以否定式或反诘式表示仇恨之深或可耻之甚。《礼记·曲礼上》:“父之讐,弗与共戴天。”《北齐书·赵郡王叡传》:“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雪里归舟》:“正是相逢恨少鱼肠剑,羞与仇人共戴天。”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蒙头债子羞无路,洒血寃儿憾戴天。”参见“ 不共戴天 ”。

(2).谓蒙受天恩。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臣等无任乐圣戴天,抃舞懽呼之至,谨具露布以闻。”

国是

国家的重大政策

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

共商国是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杜邮

见“ 杜邮亭 ”。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相过

(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

(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3).互相往来。《商君书·兵守》:“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 、 质 、 张里 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唐 韩愈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南海

(1)

(2) 县名,在广东省境内,现已并入广州市

(3) 对康有为的尊称,其字亦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有何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北征

(1).犹北伐,向北征伐。《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既杀 申胥 ,不稔於岁,乃起师北征。”《隋书·豆庐毓传》:“﹝ 毓 ﹞从 赵仲卿 北征 突厥 ,以功授仪同三司。”《杨家将》第三二回:“今 杨 家人雄马壮,倘或部领北征,谁可抵敌?”

(2).北行,北上。《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 汉 张衡 《南都赋》:“秽 长沙 之无乐,歷 江 湘 而北征。” 唐 陈子昂 《送贾兵曹入都》诗:“ 东山 宿昔意,北征非吾心。”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蔽日

遮蔽日光。《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旧唐书·刘迺传》:“干霄蔽日,诚巨树也,当求尺寸之材,必后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门前古槐两树,蔽日参天。”

重昏

亦作“ 重昬 ”。1.谓思绪非常昏乱。《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 王逸 注:“昬,乱也。言己不逢明君,思虑交错,心将重乱,以终年命。”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忽思瘞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 明 归有光 《赵汝渊墓志铭》:“ 宋 失维城,宗沦于 朔 。哀哉重昏,鼎折覆餗。”

(2).十分昏暗;愚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昬夜晓。” 李周翰 注:“言二比丘演説佛化,万物见明,如日照於道,重深昬暗之处,夜中亦晓。”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维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 摩腾 、 竺法兰 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昬之见曶爽。” 明 宋濂 《题金书<法华经>后》:“盖将放如来之慧光,破众生之重昏也。”

(3).指愚昧之人。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达人止是,独悟重昏。”

(4).见“ 重婚 ”。

世及

世袭,世代相传。《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 孔颖达 疏:“世及,诸侯传位自与家也。父子曰世,兄弟曰及。谓父传与子,无子,则兄传与弟也。”《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縉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条委共理之寄,象贤存世及之典。”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一》:“安於其位者习於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