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岁大饥莆中民风八首·其六

作者:朱浙 朝代:明代

原文

到处山坳与水滨,家家门户蔽荆榛。

丁男尽出无鸡犬,风物萧条愁杀1*1人。

诗词问答

问:《甲辰岁大饥莆中民风八首·其六》的作者是谁?答:朱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朱浙的名句有哪些?答:朱浙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参考注释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山坳

通常指在跨越分水岭山脉高处的要隘;山间平地

几处炊烟,在山坳里徐徐飘荡

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岸边

家家

每户

门户

(1) 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派别,宗派

门户之见

(3) 门第

门户相当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门户

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丁男

(1).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始皇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 北河 。暴兵露师十有餘年。”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西 蜀 疲老,千里远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 清 赵翼 《阅邸抄喜赋》:“絶塞徵兵挑甲卒,深山转餉挽丁男。”

(2).指已成年的儿子。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

对人的杀害

你不可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