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贞烈妇挽诗·其二

作者:王弘诲 朝代:明代

徐贞烈妇挽诗·其二原文

巾栉从君结发初,纲常一系重璠玙。

已拚薄命同飘叶,断扫残妆出倚庐。

心许似悬徐冢剑,梦归谁上茂陵书。

极知之死应无忝,长恨来生尚有馀。

诗词问答

问:徐贞烈妇挽诗·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弘诲
问:徐贞烈妇挽诗·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徐贞烈妇挽诗·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弘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弘诲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参考注释

巾栉

(1).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公执席,妻执巾櫛。”《 * 词话》第十六回:“蒙官人不弃,奴家得奉巾櫛,以遂于飞之愿。”

(2).引申指盥洗。 唐 姚合 《假日书事呈院中司徒》诗:“十日公府静,巾櫛起清晨。”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巾櫛既毕,又请更衣。”

结发

(1) 束发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 指结为夫妻

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江淹《杂体·李都尉从军》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纲常

三纲五常的简称

那一个欺心失礼仪,这一个变脸没纲常。——《西游记》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宋史·叶味道传》

璠玙

(1).美玉名。《初学记》卷二七引《逸论语》:“璠璵, 鲁 之寳玉也。 孔子 曰:美哉璠璵,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远相投金帛礼仪,况纍纍数对璠璵,更纤纤一双花蕊。”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悲夫!天子之将崩,便房题凑璠璵玉匣之属,宿成於考工,无所吝讳,虽讳亦不得不豫。”

(2).泛指珠宝。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所画索歌》:“士女嬉游衣食足,丹青价重高璠璵。”参见“ 璵璠 ”。

(3).比喻美德贤才。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亮怀璠璵美,积久德愈宣。”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璵。” 清 秋瑾 《题潇湘馆集》诗之一:“四壁牙籤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璵。登龙喜遂瞻 韩 愿,何日重停问字车。”

薄命

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红楼梦》

残妆

亦作“ 残粧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唐 张谓 《扬州雨中观妓》诗:“残妆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明 陈所闻 《当垆美人》词:“只见残粧半闪篝灯下,妒杀芙蓉两岸花。”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

见“ 残妆 ”。

倚庐

(1).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左传·襄公十七年》:“ 齐 晏桓子 卒, 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三月,﹞癸酉,太后殂。帝居倚庐,朝夕进一溢米。”《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上居倚庐,席地寝苫。”

(2).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世之宦游者多矣,啣命千里,亲老不获从,甚则倚庐陟屺,目穷心折,终不敢少露於宾客笑语及邮筒笔楮之间。而子或浮沉宦辙,垂五载十载,出而裾絶,入而室虚者,岂少哉!”参见“ 倚门 ”。

心许

(1) 心里同意,但未说出来

(2) 心里暗暗赞许

茂陵

(1).古县名。治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 汉 初为 茂乡 ,属 槐里县 。 武帝 筑 茂陵 ,置为县,属 右扶风 。见《汉书·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汉武帝 刘彻 的陵墓。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汉书·武帝纪》:“﹝ 后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宫 ,入殯于 未央宫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长安 西北八十里也。”(2) 明宪宗 朱见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北 天寿山 。见《明史·宪宗纪》。

(3). 汉 司马相如 病免后家居 茂陵 ,后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 唐 李贺 《昌谷园新笋》诗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 归卧叹清贫。” 清 蒋纲 《舟次书感》诗:“不及 茂陵 归有壁,翻同 杜老 别无家。”

极知

极其智慧。《韩非子·说难》:“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説行而有功则德忘。” 陈奇猷 集释:“谓所谋之事甚为智慧。”

通晓,深知。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谥法解》:“极知鬼神曰灵。” 唐 萧妃 《夜梦》诗:“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明 袁宏道 《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诗:“极知实落栖真地,不是荒唐渺默乡。”

无忝

不玷辱;不羞愧。《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旧服,无忝祖考。” 孔 传:“无辱累祖考之道。”《汉书·韦玄成传》:“於戏后人,惟肃惟栗。无忝显祖,以蕃 汉 室。”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尔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无忝我 高祖 、 太宗 之休命。”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妻野人,当道欲为易婚,不愿,而以厥祖遗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亦无忝也。”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权市义心无忝,怕甚么矫制开仓蹟可疑。”

长恨

(1).犹言遗恨千古。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2).指千古之遗恨。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长歌欲 * ,弥起长恨端。”

(3). 唐 白居易 所作《长恨歌》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来生

指人死后再转生到世上的那一生;下辈子(迷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