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原文

一梦邯郸亦壮哉!沙堤金辔络龙媒。
两行画戟森朱户,十丈平桥夹绿槐。
东阁群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
太平事业方施设,谁遣晨鸡苦唤回?

诗词问答

问: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邯郸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沙堤

(1).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絶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唐 白居易 《官牛》诗:“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緑槐阴下铺沙堤。昨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后用为典实。指枢臣所行之路。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此去沙堤步稳,调金鼎,七叶貂蝉。”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2).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 元 乔吉 《满庭芳·渔父词》曲:“沙隄缆船,樵夫问讯,溪友留连。”

金辔

饰金的马缰绳。 唐 唐彦谦 《咏马》之一:“骑过玉楼金轡响,一声嘶断落花风。”《敦煌曲子词·酒泉子》:“红耳薄寒,摇头弄耳摆金轡。” 宋 梅尧臣 《赠京西陈郎中》诗:“忽枉乘軺车,鏘然响金轡。”

龙媒

(1).《汉书·礼乐志》:“天马徠龙之媒。”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后因称骏马为“龙媒”。《晋书·庾亮传论》:“马控龙媒,势成其逼。”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二:“ 皖城 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

(2).喻俊才。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於是龙媒间出,麟驹挺生。 伯乐 多谢於精微, 日磾 有慙於牧养。”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清 汪懋麟 《送子静主桂林省试》诗之二:“只为 雄 文工《羽猎》,故教絶域访龙媒。”

(3).指土龙。迷信者用土制成龙状,以为可招诱真龙来降雨。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临河沉璧玉,夹道画龙媒。” 倪璠 注:“《新论》:‘ 刘歆 曰:致雨具作土龙。龙见者輒有风雨,起以迎送之,故缘其象类而为之。’”

(4). 唐 御马厩六闲之一。《新唐书·兵志》:“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两行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画戟

(1).古兵器名。因有彩饰,故称。 唐 王维 《燕支行》:“画戟彫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刘恭父》词:“画戟斿闲刀入鞘。安石榴花,影落红栏小。”《花月痕》第五四回:“一枝画戟,东驰西突,所向披靡。”

(2).旧时常作为仪饰之用。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二:“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 梁公 觉有神。” 清 陈沂震 《试院即事》诗:“画戟森严昼漏迟,凝香燕寝日斜时。”

朱户

(1).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古为“九锡”之一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六锡朱户。”《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受緑韍袞冕衣裳……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

(2).泛指朱红色大门。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凤头绣帘高卷,兽鐶朱户频摇。” 明 刘基 《小重山》词:“娟娟斜倚凤凰楼,窥朱户,应自半含羞。”

(3).指富贵人家。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唐 李绅 《过吴门二十四韵》:“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南唐 冯延巳 《虞美人》词:“碧波朱户垂帘暮,帘下鸎鸎语。”

平桥

(1).即 咸阳桥 ,亦名 西渭桥 。 唐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马过 平桥 通画堂,虎幡龙戟风悠扬。” 曾益 注:“《一统志》: 西渭桥 在旧 长安 西,亦曰 平桥 , 唐 时名 咸阳桥 。”

(2).没有弧度的桥。 唐 温庭筠 《春洲曲》:“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鶯啼。” 宋 范成大 《春晚即事留游子民王仲显》诗:“绣地红千点,平桥緑一篙。”

东阁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鸣佩

亦作“ 鸣珮 ”。1.佩玉。《文选·谢朓<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洁。” 李周翰 注:“鸣珮,所佩玉也。”

(2).比喻出仕。 明 唐顺之 《赠袁御医芳洲》诗:“鸣佩偶随供奉侣,下帘长对道家言。”参见“ 鸣玉 ”。

见“ 鸣佩 ”。

北庭

(1).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

(2).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 宋 陆游 《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 明 都穆 《都公谈纂》卷下:“ 景泰 间, 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 , 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 清 孙枝蔚 《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

(3). 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 。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 ,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 。辖西北 伊 、 西 、 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 ,继入 吐蕃 。 唐 杜甫 《近闻》诗:“ 崆峒 五原 亦无事,北庭数有 关中 使。” 清 吴伟业 《送陇右道吴赞皇之任》诗:“移檄 北庭 收属国,閲兵西海取封侯。”

(4).指 燕京 。即今 北京市 。 元 建都 燕京 ,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大战

(1) 指战争规模巨大

大战爆发之后,他一家流离失所

(2) 剧烈的战斗

大战势在必发

平事

(1).平常之事。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虫食他草,平事不怪,食五穀叶,乃谓之灾。”

(2).两国间友好相遇之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及 宋 向戌 将平 晋 楚 , 声子 通使於 晋 ” 晋 杜预 注:“为国通平事。”

(3).指评议事情。 清 魏禧 《卖酒者传》:“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施设

陈设;设置

晨鸡

亦作“ 晨鷄 ”。报晓之雄鸡。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四:“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金 段成己 《虞坂晓行》诗:“林外晨鸡第一声,陇头残月伴人行。” 明 文徵明 《辛亥除夕守岁》诗:“香消酒冷人初静,忽报晨鷄第一声。” 李广田 《银狐集·平地城》:“因为他们夜里起来掌灯作活,把神灵惊动了,等到晨鸡一叫,一切都算完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