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作者:李吕 朝代:宋代

调笑令原文

教醉里深。小梅破萼娇难似。喜色著人吹不起。莫将羽扇掩明波,滟滟光风生眼尾
眼尾。寄深意。一点兰膏红破蕊。钿窝浅浅双痕媚。背面银床斜倚。烛花先报今宵喜。管定知人心里。

诗词问答

问:调笑令的作者是谁?答:李吕
问:调笑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吕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吕名句大全

李吕调笑令书法欣赏

李吕调笑令书法作品欣赏
调笑令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小梅

见“ 小梅花 ”。

破萼

犹破蕾。 宋 梅尧臣 《岁日旅泊家人相与为寿》诗:“岸梅欲破萼,野水微生澜。” 宋 欧阳修 《雪》诗:“新阳力微初破萼,客阴用壮犹相薄。”

喜色

欣喜的神色

不起

(1).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 * 不起。”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

(2).指不出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 商君 ,辞不受。”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方期輟从藩屏,入践諫垣,不幸寝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来是个不起之病。”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唐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诗:“二 卢 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迁 江苏 布政使,丁父忧,詔夺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力量够不上。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楔子:“没钱,请良医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的无谓的冒险举动,当然称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话。”

羽扇

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滟滟

亦作“灩灩”。亦作“灔灔”。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逊 《望新月示同羁》诗:“的的与沙静,灧灧逐波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 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将流瓦,玉砾荧荧恰近簷。” 赵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赞上座》词:“ 西湖 仿佛,濛濛烟树,灔灔波光。”

(2).水浮动貌。 唐 张籍 《朱鹭》诗:“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灧灧。”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达滴达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飘动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诗:“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欧阳修 《雪晴》诗:“悠悠野水来,灔灔西溪阔。”

光风

(1).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逸 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唐 权德舆 《古乐府》:“光风澹荡百花吐,楼上朝朝学歌舞。” 清 方文 《元旦试笔》诗:“河边淑气微微动,渐有光风转蕙兰。”

(2).指月光照耀下的和风。 宋 叶适 《潘广度》诗:“光风自汎灵草碧,朗月岂受顽云吞!”

(3).苜蓿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 乐游苑 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

眼尾

眼梢。 唐 李贺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诗之二:“腮花弄暗粉,眼尾泪侵寒。” 宋 梅尧臣 《和宋中道元夕》之一:“摩肩一过难久存,眼尾获笑迷精魂。”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二:“她的脸蛋红得像一团火一样,向上弯起的眼尾,一直插进鬓边儿。”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兰膏

(1).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王逸 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晋 张华 《杂诗》:“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唐 刘长卿 《杂咏上礼部李侍郎·寒釭》:“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2).一种润发香油。 唐 浩虚舟 《陶母截发赋》:“象櫛重理,兰膏旧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兰膏坠髮红玉春,燕釵拖颈抛盘云。”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合雀》:“合将令女配时髦,从教与你共处幽闺,同事兰膏。”

钿窝

(1).指女子面颊贴花钿的地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不忍见,盈盈地粉泪,淹损鈿窝。” 凌景埏 校注:“指女子面颊贴花鈿的地方。”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套曲:“柳情花意媚东风,鈿窝儿里粘晓翠。腮斗儿上晕春红。”

(2).衣上饰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将指尖儿,轻轻的贴了鈿窝。” 王季思 校注:“鈿窝,当即鈿窠。鈿窠,衣上饰品,见《元史·舆服志》。”

浅浅

水流急速的样子

背面

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山的背面

银床

(1).井栏。一说辘轳架。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玉醴吹巖菊,银牀落井桐。”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牀。” 仇兆鳌 注:“ 朱 注:旧以银牀为井栏。《名义考》:银牀乃轆轤架,非井栏也。”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眼底青春今去也,花落银牀。” 黄人 《长相思和太白韵》:“银缸影淡秋满堂,井梧一叶飘银牀。”

(2).银饰之床。 隋 江总 《东飞伯劳歌》:“银牀金屋掛流苏,寳镜玉釵横珊瑚。” 唐 温庭筠 《瑶瑟怨》诗:“冰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斜倚

(1) 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

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

(2) 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烛花

(1) 烛心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2) 指蜡烛的火焰

烛花明

今宵

今夜。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管定

(1).一定。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身为客兮心为主,主人平和客安堵,若还主客不康寧,精神管定辞君去。”

(2).加以固定;拴牢。 元 辗然子 《拊掌录·嗜烧炼》:“ 黄裳皓 嗜烧鍊,晚年疾篤,语诸子曰:‘吾死,以大罁一,妆坐之,復以大罁覆之,用铁綫上下管定,赤石脂固缝,置之穴中足矣。’”

(3).看管住。《水浒传》第四二回:“本县差下这两个都头每日来勾取,管定了我们,不得动转。”

知人

(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宣公 可谓知人矣,立其弟以成义,然卒其子復享之。” 宋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 苏君 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择将如择医,以知人为能事。”

(2).谓懂人事。《史记·赵世家》:“ 赵简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礼记·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郑玄 注:“知天、知人,谓知其道也。”

有智慧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 林尧叟 注:“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乱。故君子以公为知人。”

心里

(1) 胸膛里面

心里发疼

(2) 犹“心中”

记在心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