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原文

命服虽同黄纸上,官班不共紫垣前。
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
曩者定交非势利,老来同病是诗篇。
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
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着了好归田。

诗词问答

问:《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命服

原指 周 代天子赐予元士至上公九种不同命爵的衣服。后泛指官员及其配偶按等级所穿的制服。 唐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思致政归东都旧居》诗:“角巾华髮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你就是讨 * ,也不应该叫他穿了我的命服,居然充做夫人。”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 董都尉 也是出于一时的感激,他就把他身上脱下的衣服冠带也留给 左贤王 ,但却没有想到这是以朝廷的命服轻易赠予外人。”

黄纸

(1).指古代铨选、考绩官吏,登记姓名,上报朝廷使用的黄色纸张。《隋书·百官志上》:“若勅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 ﹞自云:‘平生不足者,不得於黄纸书名,每以为恨也。’” 宋 陆游 《投梁参政》诗:“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

(2).写在黄麻纸上的诏书。《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 宋 梅尧臣 《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赤囊条每对,黄纸詔亲承。”

(3).指赦免的文告。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明朝黄纸出,大赦徧中外。”《明史·余珊传》:“乃近年以来,黄纸蠲放,白纸催徵,额外之歛,下及鸡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皇爷确实免过两省受灾州县钱粮,不过他们的本上说‘黄纸虽免,白纸犹催’。看起来小民未蒙实惠。”

官班

官职的等级位次。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张説 拜集贤学士,於院所讌会,举酒, 説 推让不肯先饮,谓诸学士曰:‘学士之礼,以道义相高,不以官班为前后。’” 唐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流辈尽来多叹息,官班高后少过从。”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不共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刘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

(2).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共,具也。”

(1).不与,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

(2).不同。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紫垣

星座名。常借指皇宫。 唐 令狐楚 《发潭州日寄李宁常侍》诗:“君今侍紫垣,我已堕青天。” 宋 杨亿 《梁舍人奉使巴中》诗:“紫垣遣使非常例,应有星文动九霄。”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发生

(1) 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发生事故

村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2) 出现

成功的婚姻不会自动发生,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3) 产生、兴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定交

(1).结为朋友。《东观汉记·王丹传》:“司徒 侯霸 欲与 丹 定交, 丹 被徵, 霸 遣子 昱 候, 昱 道遇 丹 ,拜於车下。” 唐 白居易 《感旧》诗:“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某与丞相定交四十餘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昔游都下,力拯 卢柟 之难,诸縉绅多其义,相与定交。”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余在 广陵 ,偶见 成都 费密 诗,极击节…… 密 遂来定交,如平生懽。”

(2).停止;罢休。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古道,想急煎煎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定交。”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 怜儿 ,且顺着虔婆,若不依他有五千塲不定交,就叫那呆汉来挤上他一塲,也絶了念头。”

势利

(1) 以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

此人很势利

(2) 形势有利

兵之所贵者,势利也。——《荀子》

来同

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 淮夷 来同。” 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诗篇

(1) 诗的总称

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

(2) 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

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

(3) 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光辉的诗篇

终身

(1) 今生今世;此生;毕生相关

终身几无可问。——清· 刘开《问说》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乐岁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乐岁终身告。

拟作

摹仿别人风格或以别人的口吻写的作品

卧云

喻指隐居。 唐 白居易 《酬元郎中书怀见赠》诗:“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 唐 方干 《寄李频及第》诗:“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 前蜀 韦庄 《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道开烧药鼎,僧寄卧云衣。”

逐月

一月一月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立比簿》:“以便逐月与限单查对完欠之数。” 刘心武 《立体交叉桥》第二章七:“父母和兄长们对给 侯莹 找对象的标准,逐月下降着。”

烧药

(1).炼制丹药。 唐 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诗之五:“矻矻皆烧药,纍纍尽作坟。”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 前蜀 韦庄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道开烧药鼎,僧寄卧云衣。”

(2).煎药。 宋 范成大 《枕上》诗:“久病厌闻铜鼎沸,不眠惟望纸窗明。摧頽岂是功名具,烧药炉边过此生。” 元 杨维桢 《照画》诗:“只今颜色浑非旧,烧药幧头过一春。”

五品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孔 传:“五品谓五常。”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隋书·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秘书省少监 崔行功 ,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衔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婚嫁

结婚的行为或礼仪

绯袍

红色官服。《宋史·仪卫志二》:“ 太宗 太平兴国 初,增主輦二十四人……奉珍珠、七寳、翠毛华树二人,衣緋袍。”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看榜》:“宫花斜倚乌帽偏,緋袍半軃压锦韉,身世 蓬 瀛 ,天上人间。”《镜花缘》第九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也有緋袍象简在那里伸手的,也有胥吏隶役在那里勒索的。”

归田

(1) 指辞官归里,退隐

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

解甲归田

(2) 归还田地;旧指归还耕种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汉书·食货志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