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四首·其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即事四首·其三原文

书斋研席洒然清,小坐依迟静六情。

晰理佩文心似昔,至今惭愧是躬行。

诗词问答

问:即事四首·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即事四首·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即事四首·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

参考注释

书斋

书房

编辑的书斋

研席

砚台与坐席。亦借指学习。《晋书·刘弘传》:“ 弘 有干略政事之才。少家 洛阳 ,与 武帝 同居 永安里 ,又同年,共研席。” 明 方孝孺 《严光论》:“ 子陵 与 光武 布衣研席之旧,知其志趣德量之浅深审矣。” 清 杜濬 《别兴》诗:“昼吟分研席,夜卧共匡牀。”参见“ 砚席 ”。

洒然

(1).潇洒;洒脱。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 杜叔温 ﹞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明 杨慎 《词品·严次山》:“ 严仁 字 次山 ……又长於庆寿赠行,洒然脱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2).犹欣然。《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穆宗 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 仲廷 饮於 靖海门 之南楼,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3).风吹雨洒的样子。 唐 戴叔伦 《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凉爽快。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5).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则何如 胎簪子 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6).惊异貌;忽然。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洒脱貌。《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 后主 闻其才,詔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2).畅快貌。 宋 曾巩 《送刘医博》诗:“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宋 杨万里 《晨炊白昇山》诗:“千峯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峯一洒然。”

(3).了然而悟。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房 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渊明 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閒。’説得更好。盖其自 彭泽 赋归之后,洒然悟心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能言者声和而音雅,词切而义明,理约而不乱,端多而不复,听之使人洒然不倦。”

惊异貌。《庄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1).寒冷貌。《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2).肃敬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日观 范雎 之见者,羣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洒,先典反。”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驱,未死之閒,犹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场,追 申徒 而谢 子产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齐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

小坐

随便坐坐;稍坐片刻。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肉,幸与小坐而责辨,歌舞俳优,连笑伎戏。”《老残游记》第六回:“回到店中,在门口略为小坐。”

依迟

依依不舍的样子。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之四:“参差兴别绪,依迟起离慕。”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悵望悲回雁,依迟傍古槐。”

六情

(1).人的六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恶。 汉 班固 《 * 通·情性》:“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 晋 陆机 《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2).指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六种性情。古代数术家据阴阳五行,由喜、怒、哀、乐、好、恶推演而出。谓恶行廉贞,寅午主之;喜行宽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乐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阴贼,亥卯主之;好行狼贪,申子主之。见《汉书·翼奉传》。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情六情》:“六情者,地支也:申子为贪狼,寅午为廉贞,亥卯为阴贼,巳酉为宽大,戌丑为公正,辰未为奸邪。”

(3).人的六种 * 。《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

(4).犹六义。《初学记》卷二一引《春秋孔演图》:“《诗》含五际六情。” 宋均 注:“六情即六义,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5).犹六根。《百喻经·饮水筩水喻》:“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闭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脱。” 唐 房融 《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上人房》诗:“方烧三界头,遽洗六情尘。”参见“ 六根 ”。

晰理

分辨事理。 清 方宗诚 《<古文简要>序》:“文之事本一,而其用三:曰晰理,曰纪事,曰抒情。”

文心

(1).为文之用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2).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则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晋 唐 小説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説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3).指 南朝 梁 刘勰 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躬行

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