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

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代

原文

百城何焦嶢,储清自太初。
静境超人寰,群仙之所居。
清都閟宝籙,宫阙函丹书。
真人拜玉庭,天帝手自除。
宝盖相参差,缥缈来空虚。
我欲从之游,兹山遂慵疏。
朝霞以为食,浮云以为车。
此意靡坚决,西望空欷嘘。
君今定不凡,买山自{上茎下田}畲。
上方切层霄,伊蹊百步余。
瑶草破雾收,青精凌雨锄。
往往逢迎间,松乔曳云裾。
为我语羡门,问讯今何如。

诗词问答

问:《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的作者是谁?答:冯时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冯时行的名句有哪些?答:冯时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百城

(1).指各个城邑。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百城烟歭,望秋露而乘风;千室云开,合宵霆而组化。” 清 钱谦益 《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知县张时旸授文林郎制》:“今长吏有遵奉詔条往復有闻者,吾用以表率新政,颁播百城,如不及焉。”

(2).借指各地的地方官。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所以一县称平,所以百城尤最。”

(3).见“ 百城书 ”。

焦嶢

1.犹嶕峣。山高貌。 明 王世贞 《遣吊卢柟墓》诗:“薄酹指焦嶢, 若敖 夺汝餔。”

2.喻才能杰出。 章炳麟 《哀韩赋》:“惟 放勋 之焦嶢兮,四凶终其天禄。”

太初

亦作“ 大初 ”。1.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濛,兆朕未形。”《云笈七籤》卷二:“太初之时, 老君 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

(2).指太古时期。 唐 吴筠 《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惟 梁武帝 为此慨然,乃命 吴均 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终 齐 室。”

(3).道家指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 成玄英 疏:“大初,道本也。”

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超人

智能、体力、行为等超越常人的人

所居

住宅;住处。《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 至正 甲申岁, 潮州 士人 余善文 ,於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康熙 中, 献县 胡维华 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 大城 、 文安 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餘里。”

清都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钧天 、 广乐 ,帝之所居。” 宋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伏以 长乐 告成,光动紫宫之像; 清都 下照,诚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皇家以中枢北极,清都有天子之宫。”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詔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宝籙

1.道家的符箓。《丹经》:“説 玉皇 宝籙,三洞秘文。”

2.指传说中凤凰先后授予 黄帝 和 帝尧 的图箓。用以象征天命。 唐 杜审言 《和李夫人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禎符龙马出,宝籙凤皇传。”《宋史·乐志十五》:“宝籙降,飈游至,瑞命庆惟。”引申指皇统、皇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宝籙中兴,实资羣策。”参见“ 宝图 ”。

宫阙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小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丹书

(1).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 斐豹 ,隶也,著於丹书。” 杜预 注:“盖犯罪没为官奴,以丹书其罪。”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有燔丹书,无普赦罪。”《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苟削丹书,得夷平民。” 李周翰 注:“丹书,定罪之书。”

(2).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吕氏春秋·应同》:“及 文王 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史记·周本纪》“生 昌 ,有圣瑞” 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 ,止于 昌 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赤帝云门舞》:“赤雀丹书飞送迎,朱絃絳鼓罄虔诚。”

(3).指《洛书》。传说 夏禹 治水时, 洛水 神龟负之而出,故称《洛书》。《淮南子·俶真训》:“ 洛 出丹书, 河 出緑图。”

(4).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肆申白马之盟,庸示丹书之约。”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群臣贺表》:“丹书锡誓,既崇 日逐 之封;赤芾疏荣,仍懋秩訾之赏。”

(5).朱笔书写的文字。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汉 使至 匈奴 , 常惠 数私见使,教之曰:‘陛下亲射 上林 中,得白雁,足有繫帛丹书,言 武 等在荒泽中。’” 景耀同 《次韵黄季刚相思》之一:“囓臂当年底有盟,丹书斜上甚分明。”

(6).朱笔书写的诏书。 唐 武元衡 《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诗:“金玉裁玉度,丹书奉帝俞。”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四折:“亲捧丹书下九重,路人争识五花驄。” 明 李东阳 《送焦守静先生使襄府》诗:“丹书玉节又南行,一日龙光起四瀛。”

(7).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镇鬼的朱文符书。 汉 仲长统 《昌言》:“於是淫厉乱神之礼兴焉,侜张变怪之言起焉,丹书厌胜之物作焉。”《后汉书·方术传·解奴辜》:“又 河 南有 麴圣卿 ,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8).道教语。即丹书墨箓。指以墨书写符文的朱漆之简。泛指炼丹之书,道教经书。见《云笈七籤》卷七。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授丹书早晚驱鸡,与夫人同学驂鸞。”

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玉庭

(1).庭院的美称。 唐 乔知之 《定情篇》诗:“今日玉庭梅,朝红暮成碧。” 前蜀 韦庄 《抚盈歌》:“玉庭兮春昼,金屋兮秋宵。”

(2).指宫廷。《南齐书·乐志》:“设业设簴,展容玉庭。” 唐 高宗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玉庭浮瑞色,银牓藻祥徽。”

(3).仙人的居所。《云笈七籤》卷四:“遂金书紫极,藏简玉庭。”

天帝

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

宝盖

(1).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於阶道侧竪诸宝幢,无量宝幡悬其幢头,百亿宝盖弥覆其上。”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 唐 骆宾王 《帝京篇》:“小堂綺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旂荫庭。”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十二:“宝盖逢花网,金函护叶笺。”

(2).即宝盖头。详“ 宝盖头 ”。

相参

亦作“ 相叅 ”。1.相互参证。《墨子·号令》:“遣他候,奉资之如前候,反,相参审信,厚赐之。”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数相叅,故能大通。”

(2).参加。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后汉书·胡广传》:“明詔既许,復令臣等得与相参。”

亦作“ 相叅 ”。1.相互参错;间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虽復契会相参,节文互杂,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 卫嗣君 ﹞又爱 泄姬 ,重 如耳 ,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 薄疑 以敌 如耳 ,尊 魏妃 以偶 泄姬 ,曰:‘以是相参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自今诸科并令量定人数,相参引试,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监门,谨视出入。”

(2).相近似。《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得 辽 人,一般称‘帝’称‘宗’;以至官员职名大半与中国相参。”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朝霞

太阳升起时东方的云霞

漱正阳而含朝霞。——《楚辞》

朝霞满天

朝霞映湖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坚决

意志确定不移;不犹豫

坚决服从

望空

犹言望白署空。《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吕延济 注:“望空谓不识是非,但望空署白而已。”

(1).谓凭白无据。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那婆娘舌剌剌挑茶斡剌,百枝枝花儿叶子,望空里揣与他箇罪名儿。”

(2).向着空中。《四游记·玉帝设宴会群臣》:“ 刘天君 大喜,望空拜谢。”《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 广东 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

不凡

不平凡,不一般

举止不凡

买山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

下田

(1) 到田里去干农活

下田插秧

(2) 下等的田

方切

正直而恳切。《后汉书·党锢传序》:“ 永昌 太守 曹鸞 上书,大讼党人,言甚方切。”

层霄

(1).高空。 晋 庾阐 《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 唐 李白 《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裂罅相距不及丈。”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层霄。”

(2).指云气。 宋 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词:“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瑶草

(1).传说中的香草。 汉 东方朔 《与友人书》:“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唐 李贺 《天上谣》:“ 王子 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鲁迅 《坟·杂忆》:“我当时的意思……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 华 国的艺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吕向 注:“瑶草、玉树,皆美言之。”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来时瑶草芳,緑池珠树宿鸳鸯。” 明 袁中道 《武当》诗之二:“ 秦 敦 汉 鼎存肤骨,瑶草琼枝作鬘鬟。”

(3).被雪覆盖的草。 宋 苏轼 《蔡州道遇雪》诗:“三径瑶草合,一缾井花温。”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诸子游平山堂大雪骤至》诗:“喜胜褰瑶草,狂思倒葛巾。”

破雾

拨雾,将雾冲开。 宋 陆游 《观月》诗:“谁琢天边白玉盘,亭亭破雾上高寒。”

青精

(1).星名。《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青精翼紫軑,黄旗映朱邸。” 李周翰 注:“青精,星也。黄旗,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

(2).道教认为木星中的九 青帝 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门内 青帝 ,或号 青灵之公 ,或号 青真 ,或号 青精 ,或号 青帝君 ,并受事於中央 青皇 也。”

(3).青睛。《南史·徐陵传》:“﹝ 徐陵 ﹞目有青精,时人以为聪慧之相也。”

(4).植物名。一名南天烛,又称墨饭草。道家制作青精饭的原料之一。 宋 苏轼 《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 黄公 献紫芝, 赤松 馈青精。”

(5).指青精饭。 宋 陆游 《星坐道室有感》诗:“一钵青精便有餘,世间万事总成疎。” 钱仲联 注:“青精,青精饭,道家所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南烛草》:“青精……又曰墨饭草,以其可以染黑饭也。故黑饭亦名青精。”

凌雨

暴雨。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书郎谢表》:“方遽求振风,长忧凌雨,不悟遭社鸣之属,际河清之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自 唐 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啮,震风凌雨之所涤荡,不知其几,而墨色烂然如新。”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逢迎

(1) 违心趋奉迎合

逢迎拍马

(2) 迎接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松乔

(1).神话传说中仙人 赤松子 与 王子乔 的并称。 汉 扬雄 《太玄赋》:“纳 傿 禄 於 江 淮 兮,揖 松 乔 於 华 岳 。”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执友惊沦没,斯人已寂寥。新文生 沉 谢 ,异骨降 松 乔 。”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 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

(2).泛指隐士或仙人。 唐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寄温公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 松 乔 ,即须作 皋 夔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深感得仙翁指教,幸今朝奇遇 松 乔 。”

云裾

(1).状如衣襟的云片。 南朝 梁 王揖 《在齐答弟寂》诗之四:“云裾纳月,霜带含飆。” 宋 吴潜 《宝鼎现·和韵己未元夕》词:“晚风微动,浄扫天际,云裾霞綺。将海外、银蟾推上,相映华灯辉万砌。”

(2).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 宋 陈著 《柳梢青·寿吴竹溪内》词:“縹緲瑶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轻。霞佩云裾,步联 西母 ,笑倚 飞琼 。” 元 何中 《汉宫春》诗:“君不见 汉 宫六六多佳丽,露花半染云裾翠。”

(3).借指美女或仙女。 金 元好问 《芳华怨》诗:“金缕盘双带,云裾踏雁沙。”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羡门

墓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闔閭 痛之,葬於国西 閶门 外……乃舞白鹤,令万民随而观之,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西京杂记》卷六:“ 幽王 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堊。” 宋 司马光 《令公掩圹祭文》:“掩坎聚坟,身不亲在,羡门既键,长夜无晨。”

问讯

(1) 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