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贺黄叔厚判县

作者:阳枋 朝代:宋代

喜雨贺黄叔厚判县原文

去年精祷雨随至,今日熏香雨便来。
人事只从无伪见,天心端可至诚回。
溜匙即此知翻雪,枵腹何由更隐雷。
若使边臣充此意,凶残到处岂难摧。

诗词问答

问:喜雨贺黄叔厚判县的作者是谁?答:阳枋
问:喜雨贺黄叔厚判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阳枋的名句有哪些?答:阳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祷雨

祈神降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祷雨》:“往往见 蒙古 人祷雨者,非若方士然,至於印令、旗剑、符图、气诀之类,一无所用。惟取净水一盆,浸石子数枚而已。”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适 张真人 奉勅祷雨,又不得。尚书因见上言 李 事。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村童们扮些海鬼。”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熏香

(1).焚香以沾染香气。 南朝 陈 徐陵 《乌栖曲》之一:“风流 荀令 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 宋 欧阳修 《荷花赋》:“覆翠被以熏香,然犀灯而照浦。” 元 马祖常 《湖北驿中偶成》诗:“十幅蒲帆上 洞庭 ,罗衣熏香钱满篋。”

(2).一种闻之能致人昏睡的香。《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南牀上的 华嬷嬷 合 柳条儿 已是受了那屋里些熏香气息,酣睡沉沉。”

(3).芬芳。 徐迟 《三峡记·芬芳颂》:“我们整个国家……时刻发散出品德的熏香来。”

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只从

自从。 金 元好问 《归舟怨》诗:“只从问得狂夫处,夜夜梦到 洛阳 城。” 金 元好问 《薛明府去思口号》之一:“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阳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时代指君主的意愿

(4) 摆轴

至诚

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至诚待人

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汉书·楚元王传》

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翻雪

(1).《宋书·符瑞志下》:“ 大明 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 谢庄 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於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后因用为典实。 唐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 谢郎 衣袖初翻雪, 荀令 熏炉更换香。”

(2).形容白浪翻滚。 唐 元稹 《送致用》诗:“遥看逆浪愁翻雪,渐失征帆错认云。”

(3).泛出白色。 明 王九思 《四时怨》曲:“醉醒锦袖笼香晚,茗甌翻雪小房櫳。”

枵腹

(1).空腹。谓饥饿。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 士则 具陈奔驰陟歷,资粮已絶,迫於枵腹,请以饮饌救之。”《明史·福王常洵传》:“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清 赵翼 《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于异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开审,真是霸道得可观。”

(2).指饥饿的人。 周咏 《感怀》诗之四:“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3).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二:“汎览健忘,致成枵腹。” 清 杨岘 《<燕下乡脞录>序》:“视枵腹而操不律,奚止钧銖之差耳哉!”

(4).比喻内中空虚无物。 宋 范成大 《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宋 陆游 《寒甚》诗:“酒尽瓶枵腹,炉寒客曲身。”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若使

假使,假如,如果。《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 唐 李咸用 《赠来进士鹏》诗:“若使无良遇,虚言有至公。”《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壻得有今日,皆赖丈人提携;若使当日困穷旅店,没人救济,早已填了丘壑,怎能勾此身荣贵?”

边臣

亦作“邉臣”。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 唐 贾岛 《颂德上贾常侍》诗:“边臣説使朝天子,发语轰然激夏雷。” 宋 苏辙 《上皇帝书》:“既而邉臣失律,先事轻发,亦既入践其国,係虏其民矣。” 清 邓显鹤 《书楚宝增辑<熊襄愍传>后》:“夫同一边臣,才地相近,而成败祸福相反若此。”

凶残

凶狠残忍

凶残的敌人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