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衮 朝代:唐代

句原文

风候已应同岭北,云山仍喜似终南。
(《题漳浦驿》。
《方舆胜览》)

诗词问答

问:句的作者是谁?答:常衮
问:句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句是什么体裁?答:句
问:常衮的名句有哪些?答:常衮名句大全

常衮句书法欣赏

常衮句书法作品欣赏
句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54_10

参考注释

风候

(1).风物气候,亦偏指气候。 唐 王勃 《春思赋》:“ 蜀川 风候隔 秦川 ,今年节物异常年。”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 江州 风候稍凉,地少瘴癘。” 清 黄景仁 《舟夜寒甚排闷为此》诗:“春江异风候,今昔变炎凉。” 李广田 《雀蓑记·山水》:“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是梦想,也就是梦忆。”

(2).时节;时令。 唐 刘禹锡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诗:“鹰至感风候,霜餘变林麓。”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而 嶠南 风候素乖伪,至是殊正。” 明 苏祐 《九日》诗:“落木惊风候,淹留感岁华。”

(3).风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相风旌》:“五王宫中,各於庭中竪长竿,掛五色旌於竿头。旌之四垂,缀以小金铃,有声,即使侍从者视旌之所向,可以知四方之风候也。”

岭北

(1).山的北面。 唐 杜牧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诗:“云暖採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2).特指 五岭 以北。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叶如檜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偑服者。 岭 北人极爱之。”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无心思 岭 北,猿鸟莫相撩。”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漳浦

漳水 之滨。 汉 王粲 《羽猎赋》:“济 漳 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 唐 郑愔 《铜雀妓》诗:“日斜 漳 浦望,风起 鄴 臺寒。” 唐 温庭筠 《达摩支曲》:“君不见无愁 高纬 花漫漫, 漳 浦宴餘清露寒。”

方舆

(1).指大地。《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五》:“漫漫方舆,迴迴洪覆。” 李周翰 注:“方舆,地也。” 宋 欧阳修 《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穷人跡於遐域,包坤载於方舆。”《明史·外国传五·占城》:“别有占夺方舆之奏,微及父卒事。”

(2).指地方政事。 明 区大相 《南行感怀》诗:“先朝烦镇守,重任典方舆。”

胜览

畅快的观赏。 宋 谢绛 《游嵩山寄梅殿丞书》:“自 长夏门 入,绕菘轘一匝四百里,可谓穷极胜览。”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上房山》:“东瞻沧海,渺在天际;西望三关, 太行 出没云气间,真胜览也。” 清 赵翼 《和立崖游虎丘》:“游山得胜览,不復躡峻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