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原文

昔在番禺鬻筴时,瞽言不敢计从违。
固知国有三空患,又欲民无再榷讥。
篛裹为生尤瘠薄,牙筹所积恐纖微。
公卿文学方矛盾,应待囊封决是非。

诗词问答

问: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送李用之察院赴潮州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番禺

县名。在广州市南郊

瞽言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汉书·谷永传》:“臣幸得备边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触忌讳,罪该万死。”《魏书·刘芳传》:“臣学谢全经,业乖通古,岂可轻荐瞽言,妄陈管説。”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非臣臆度,敢进瞽言。” 宋 苏轼 《徐州谢上表》:“向者屡献瞽言,仰尘圣鉴,岂有意於为异,盖篤信其所闻。”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从违

(1).依从或违背。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爰有 区子 荧荧暉,观以彝训或从违。”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示以彝训,或从或不从,故曰或从违。” 宋 文天祥 《至扬州·且行且止正依违》诗序:“时晓色渐分,去数步,则 金 一边来牵住,回数步,则 杜 一边又来拖行,事之难从违,未有如此之甚者。” 明 文徵明 《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人心有从违,君自视於此,果能皆副其意乎?”

(2).跟从或离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窃谓父子之閒,寧閒于存没;宾主之际,则在于从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何竟昧於从违而不早图变计乎?”

(3).指境遇的顺逆。 宋 陈师道 《南丰先生挽词》之一:“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任渊 注:“ 南丰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忧去,遂死。盖从违各半也。”

(4).谓取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歧异之处,便由我比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译本以定从违,又经 素园 用原文加以校定。”

国有

为国家政府所拥有

国有化

土地国有

铁路国有

国有企业

三空

指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后汉书·陈蕃传》:“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戹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明 高攀龙 《答袁节寰中丞二》:“国家三空四尽,左支右吾之不给,孚号同于充耳,真如老公祖之教矣。”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我想这水旱交祲之后,三空四匱之时,本等的钱粮,尚且催征不起,额外的军餉,如何措置得来。”

为生

以某种手段维持生活

以狩猎为生

瘠薄

土地不肥沃

土质瘠薄

牙筹

(1).象牙或骨、角制的计数算筹。《晋书·王戎传》:“﹝ 戎 ﹞性好兴利……每自执牙寿,昼夜算计,恒若不足。”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四出:“我想岁华如驶,早已雪蒙头,况家富贵比王侯,就朝鐘暮皷何不勾,又何用苦较牙筹?”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即使富连阡陌,贵为帝王,而田园之牙筹难捨,山河之燕乐方酣,犹欲延术士以问长生,求神仙而希不死。”

(2).象牙或骨、角制的计数酒筹。 唐 元稹 《何满子歌》:“何如 有熊 一曲终,牙筹记令红螺盌。”

(3).象牙或骨、角制的计数更筹。 元 袁士元 《和松石舍人秋夜不寐》:“牙筹歷歷随更转,燐鬼啾啾隔水啼。”

(4).象牙或骨、角制的计数博筹。 宋 陆游 《梦至成都怅然有作》诗:“下尽牙筹闲纵博,刻残画烛戏分题。” 清 何絜 《竞渡歌》:“牙筹高促呼卢帽,金炉细裊辟邪香。”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文学

(1) 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2) 学问

胸中又没文学

矛盾

(1)

(2)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

矛盾百出

(3) 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应待

(1).应接;接待。《墨子·非命上》:“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韩诗外传》卷十:“为宾客莫应待邪?则行人 子牛 在。”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人使授命书,应待失礼。” 前蜀 尹鹗 《清平乐》词:“应待少年公子,鸳幃深处同欢。”

(2).犹应对。《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囊封

封事。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次月囊封言古今为天下患者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往 宋 极重史事……侍从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匭奏,下至钱穀、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日以録。”参见“ 封事 ”。参阅 宋 戴埴 《鼠璞·封章》。

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