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作者:吕希周 朝代:明代

杂诗原文

人生如萍藻,汎汎浮江湖。

东西逐流风,南北信逝波。

波逝一以散,风回复来过。

暖翠唼凫鸭,遥青逼蒲荷。

托身一水中,漂转谅靡他。

深谷忽为陵,天运其如何。

枯瘁同百草,无复黄白华。

植根本无定,浮荣安足多。

诗词问答

问:杂诗的作者是谁?答:吕希周
问:杂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吕希周的名句有哪些?答:吕希周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选明诗卷二十六

参考注释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萍藻

即浮萍。《淮南子·墬形训》:“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三国 魏 曹丕 《于玄武陂作》诗:“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 山阴 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参见“ 浮萍 ”。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流风

(1).前代流传下来的风气。多指好的风气。《孟子·公孙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宋 叶适 《祭石似之文》:“初美俗之愿成,扶众俊以济艰;及流风之欲泯,忌独洁之胜顽。” 郑振铎 《文学杂论·谴责小说》:“这个时候,小说真成了谴责的工具,小说家真成为人家隐事的侦探者与揭发者了。其流风至今而未衰。”

(2).随风流行。《楚辞·九章·悲回风》:“凌 * 而流风兮,託 彭咸 之所居。” 洪兴祖 补注:“言乘风波而流行也。” 汉 张衡 《南都赋》:“弹琴擫籥,流风徘徊。”

(3).疾风;长风。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流风惨冽,素雪飘零。”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当阶溅舞衣。” 郭沫若 《登阅江楼怀叶挺及独立团诸同志》诗:“ 閲江楼 上流风远,心绕 延河 烈士园。”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逝波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唐 贾岛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诗:“去腊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宋 陆游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诗:“六十齿髮衰,岁月如逝波。” 清 唐孙华 《春雨》诗之一:“黯淡过三月,芳菲逐逝波。”

(2).比喻流逝的光阴。《艺文类聚》卷三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夏夜独坐》诗:“一年伤志罢,长嗟逝波速。”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 洛阳 宫殿鬱嵯蛾,千古荣华逐逝波。” 毛 *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回复

(1) 答复(多指用书信)

(2) 恢复

暖翠

天气晴和时青翠的山色。 元 吴景奎 《和韵春日》之一:“江上数峯浮暖翠,日边繁杏倚春红。” 明 陶宗仪 《南浦》词:“暖翠隔红尘,空明里,著我扁舟容与。”

凫鸭

(1).水鸭。 宋 孔武仲 《汴河》诗:“时登絶逕步榆柳,或面荒陂看鳧鸭。” 宋 苏辙 《赵少师自南都访欧阳少师于颍州留西湖久之作诗献阳公》:“棹进鳧鸭乱,乐作虫鱼惊。”

(2). 北魏 所定官号。指诸曹走使。《魏书·官氏志》:“每於制定官号,多不依 周 汉 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鳧鸭,取飞之迅疾。”

遥青

远处的青山。 唐 孟郊 《生生亭》诗:“置亭嵽嵲头,开窗纳遥青;遥青新画出,三十六扇屏。”

蒲荷

香蒲与荷的合称。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舟鮫衡麓之守废,蒲荷薪蒸之产入。” 元 范梈 《秋江》诗:“秋生洲渚静,露下蒲荷晚。”

托身

(1).寄身;安身。 唐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宋 孔平仲 《西行》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 吴氏 。” 郑振铎 《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

(2).犹托生。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 柳 ,一个姓 张 。”参见“ 托生 ”。

靡他

见“ 靡它 ”。

深谷

幽深的山谷

天运

(1) 天命;自然的气数

决非天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天运变矣。

(2) 天体的运行

其如

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枯瘁

(1) 枯槁

容颜枯瘁

(2) 枯槁

枯瘁的花朵

百草

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 汉 王充 《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採掇,成为良药。”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曾把四絃娱 白傅 ( 白居易 ),敢将百草鬭 吴王 。”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黄白

(1).淡黄色。《史记·天官书》:“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

(2).黄金和白银。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 淮南王 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祕》、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王利器 校注:“《汉书·本传》注:‘ 张晏 曰:“黄,黄金;白,白银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裴谌》:“ 裴諶 、 王敬伯 、 梁芳 ,约为方外之友, 隋 大业 中,相与入 白鹿山 学道,谓黄白可成,不死之药可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小姐 ﹞又与 商 妾把家里遗存黄白东西在箱匣内的,查点一查点。”

(3).指术士所谓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黄白之事,财殫力屈,无能成获。” 唐 白居易 《郊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燕九》:“﹝ 邱处机 ﹞其所受国朝之旌祀而立庙貌於无穷者,岂説纷紜飞昇黄白之流可拟比於万一也。”

(4).黄色与白色。为正色。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君子非黄白不御,妇人则有青碧。”

(5).指金印和银印。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绣衣黄白郎,骑向 交河 道。” 朱鹤龄 注:“或曰:黄白即《汉书》银黄。 颜师古 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

植根

扎根。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臣歷观庶姓在世,无党於朝,无援於时,植根之本,轻也薄也。”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今丑虏之植根既久,不可以一举而遂灭。”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植根于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作品,无论它有怎样高的技巧,我相信它是害人的东西。”

浮荣

虚荣。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殞。”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宋 范仲淹 《与工部同年书》:“以此不如知足乐道,浮荣岂足道哉。” 明 刘基 《满江红·次韵和石末元帅》词:“过眼浮荣胡蝶梦,縈身薄宦猩猩屐。”

足多

足以称美。《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宋 曾巩 《卫尉寺丞致仕金君墓志铭》:“盖君之质与其恕,又有足多者如是也。” 陈源 《文化的交流》:“我 中华 物质虽不及他国,而文化之优异有足多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