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辩兰亭和韵

作者:李之纯 朝代:宋代

西园辩兰亭和韵原文

绿叶织长间紫茎,蜀人未始以兰名。
有时只怪香盈室,此日方传誉满城。
恩意和风扬馥郁,光荣灏露滴清英。
庭阶若不逢精鉴,何异深林静处生。

诗词问答

问:西园辩兰亭和韵的作者是谁?答:李之纯
问:西园辩兰亭和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之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未始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传誉

流传的美谈佳话。《韩非子·显学》:“今世儒者之説人主……不审官法之事,不察姦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传誉、先王之成功。”

恩意

情意,恩情。《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 汉 郑玄 注:“《聘义》所谓时赐无常数,由恩意也。”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好乐后进,及门接引,皆有恩意。” 明 宋濂 《<东轩集>序》:“与人交,煦煦有恩意,君子贤之。”

和风

(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馥郁

形容香气很浓

芬芳馥郁。——《艮岳记》

光荣

(1) 荣耀;荣誉

红十五军团的全体同志,都为这个光荣的会师欢欣鼓舞。——《奠基礼》

光荣归于祖国

(2) 光芒

雕莹启光荣

灏露

白露。灝,用同“ 皓 ”。 明 刘基 《述志赋》:“漱飞泉之华滋兮,浥灝露之醇英。”

清英

(1).清洁明净。 汉 班固 《西都赋》:“軼埃竭之混浊,鲜顥气之清英。”《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韦妃》:“得元和之正气,韞霄汉之清英。”

(2).清正英特。《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广陵 太守 琊邪 赵昱 , 徐方 名士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高洁清廉,抱礼而立;清英儼恪,莫干其志。”《世说新语·假谲》“ 诸葛令 女, 庾 氏妇”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葛令 之清英, 江君 之茂识,必不背圣人之正典,习蛮夷之秽行。”

(3).指精英。《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 蔡邕 ﹞乃荐於 何进 曰:‘伏惟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南朝 宋 谢灵运 《无量寿佛颂》:“浄土一何妙,来者皆清英。”

(4).指文字清新挺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然 晋 虽不文,人才实盛……并结藻清英,流韵綺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5).精华。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大半,难矣。”

(6).清酒。《太平御览》卷八二三引《淮南子》:“清英之美,始於耒耜。”

(7).古琴的别名。《文献通考·乐十》:“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以至玉牀、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

庭阶

(1).堂前的台阶。 马其昶 《<濂亭集>序》:“以上溯 文正 及 姚 、 方 、 归 氏,又上而至 宋 唐 大家,而至两 汉 ,犹循庭阶入宗庙而禘昭穆也。”

(2).庭院。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天吴 踊跃於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舞鸑鷟於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晋书·谢玄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於庭阶耳。”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精鉴

见“ 精鑑 ”。

亦作“ 精鉴 ”。明于鉴别。亦指高明的识别力。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欲求士之贤愚,在於精鉴博采之而已。” 五代 齐己 《爱吟》:“传写会逢精鉴者,也应知是咏閒情。”《宋史·儒林传四·吕祖谦》:“尝读 陆九渊 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 江西 小陆 之文也。’揭示,果 九渊 ,人服其精鑑。” 王先谦 《与缪荃孙书》:“ 石州 文除 祁 赵 两碑志外,无可入选,足徵精鉴。”

何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汉 贾谊 《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晋 张协 《七命》:“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薈。”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八:“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毛 * 《向 * 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 * 。”

深林

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唐 贾岛 《咏怀》:“ 中岳 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绕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见天。” 叶圣陶 《倪焕之》五:“银杏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下有深林幽壑那样美妙。”

静处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