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喜迁莺原文

欲调真息。
论根源参到,生前实际。
气是心兮,神为气主,心动神气分离。
心宁子母相抱,意定自成真液。
莫错识。
这内调息,非干扭捏,不晓胎元理。
开目和鼻指。
灵龟蛇戏。
祖道家风,回光返照,呼吸自归根蒂。
清风瞥然透户,水火刹那既济。
至此理。
要真常咫尺,三生佛出世。

诗词问答

问:喜迁莺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喜迁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喜迁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喜迁莺书法欣赏

佚名喜迁莺书法作品欣赏
喜迁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真息

犹真气。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 陈希夷 ( 陈摶 )先生一睡或半岁,或三数月,近亦不下月餘,留藏真息,饮纳玉液。”

论根

议论的根据。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虽其以阴阳为论根,未免失据。”

生前

指死者活着的时候

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实际

(1)

(2) 真实的情况

切合实际

(3) 客观存在的事物

生活的实际

(4) 现实存在的

实际的例子

为气

使气;逞意气。《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赵 相 贯高 、 赵午 等年六十餘,故 张耳 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者, 楚 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 楚 。”

心动

(1) 心脏的跳动

心动加剧

(2) 内心有所触动

(3) 内心惊动,吃惊害怕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气

(1) 神情;神态

带着一副习惯于简短会谈的人的神气正襟危坐着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聊斋志异·促织》

(2) 有精神,有气魄

他走起路来很神气

(3) 骄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

神气十足

分离

(1) 从混合物中隔离出来

分离同位素

(2)

(3) 与其他部分或整体、主体分开

恢复他分离纯维生素的研究

(4) 一个分类学单位从同一级别的另一单位分出去

从旧的系统中分离出来

子母

(1).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 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2).指大小、主从关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 金和 《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5).指杯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

意定

猜定。《红楼梦》第十二回:“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 贾瑞 便意定是 凤姐 。”

成真

成仙。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男子得道,隶籍 木公 ;女子成真,列名 金母 。”

调息

(1).调节呼吸。《摩诃止观》卷四下:“初入定时,调身令不宽不急,调息令不涩不滑。”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有隐者教余曰: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息微,则徐闭之。”《红楼梦》第十回:“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天。”注:“中医诊脉,先稳定自己的呼吸,叫作‘调息’。”

(2).调解,平息争端。《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曰:‘卿所料极善。然 李晟 移军, 怀光 不免悵望,若更遣 建微 、 惠元 就东,恐因此生辞,转难调息,且更俟旬时。’” 胡三省 注:“调息,犹今人言调停也。”

(3).调养将息。《红楼梦》第十回:“此时精神实在不能支持,就是去到府上也不能看脉,须得调息一夜,明日务必到府。”

扭捏

原指行走时身体故意扭动,后来指言谈举止不爽快、不大方

胎元

(1).道教谓人的元气。《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唐若山》:“ 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 ,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全元散曲·点绛唇·道词》:“若説着胎元根蒂,只除是含光默默守虚极。”

(2).中医谓母体中培养胎儿的元气。《医宗金鉴·痘症心法要诀·痘原》:“痘禀胎元出不再,毒之深浅重轻识。”注:“古人谓痘禀胎毒,此定论也。惟禀於胎元,故一出不再出也。”《天雨花》第二四回:“谁知伤了胎元,至今未愈。”

(3).事物的初始。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三:“先从文艺的胎元形态……追求出文艺的细胞成分。”

开目

睁开眼睛。《三国志·吴志·士燮传》:“ 燮 兄弟并为列郡” 裴松之 注引 晋 葛洪 《神仙传》:“ 燮 尝病死,已三日,仙人 董奉 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復,半日能起坐。” 唐 贾岛 《寓兴》诗:“莫居暗室中,开目闭目同。”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舍人家》诗:“开目即今是,转目已成昨。”

龟蛇

(1).龟和蛇。古人常将此二物绘于旗上,以为能消灾避害。《周礼·春官·司常》:“龟蛇为旐。” 郑玄 注:“龟蛇象其扞难辟害也。” 贾公彦 疏:“龟有甲能扞难,蛇无甲,见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为“龟蛇”当为“龟旐”之误。参见“ 龟旐 ”。《参同契》卷下:“雄不独处,雌不孤居, 元武 龟蛇,蟠紏相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 祥符 间避 圣祖 讳,始改 玄武 为 真武 ……后兴 醴泉观 ,得龟蛇,道士以为 真武 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自后奉事益严。”参见“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龟山 和 蛇山 的并称。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 龟山 在 汉阳 , 蛇山 在 武昌 ,两山隔 江 对峙。古为扼守 江 汉 要塞。 武汉长江大桥 即建于两山间。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风檣动, 龟 蛇 静,起宏图。”

祖道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送行。《史记·滑稽列传》:“故所以同官待詔者,等比祖道於都门外。”《汉书·刘屈氂传》:“贰师将军 李广利 将出兵击 匈奴 ,丞相为祖道,送至 渭桥 。” 颜师古 注:“祖者,送行之祭,因设宴饮焉。” 唐 陈子昂 《金门饯东平序》:“羣公以眷深 王粲 ,思邀祖道之欢。”《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范蠡 具舟於 固陵 ,迎接 越王 ,临水祖道。”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荣行之际,拟备席饯行,一来压惊,二来祖道,亦是做东道的微忱。”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回光返照

见“ 回光反照 ”。

亦作“ 迴光反照 ”。1.太阳刚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红楼梦》第九八回:“此时 李紈 见 黛玉 略缓,明知是迴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的耐头。”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她伸手到 七公公 的头上去,探了一探,微微地还有一点儿热意。该不是回光返照吧?”

(2).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一日之间, 武昌 各革命机关全被破获,被捕男女达数十人,皆披枷带锁,拘押候审,这是 清 朝专制淫威的回光反照,其消灭当在指顾间。”

(3).佛教指反省内心。《景德传灯录·洪州云居山义能禅师》:“迴光返照,看身心是何物。”

呼吸

(1) 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 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肺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全过程

自归

自行投案;自行归顺。《史记·游侠列传》:“ 解 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 解 。”《汉书·王莽传上》:“ 竦 与 崇 族父 刘嘉 诣闕自归, 莽 赦弗罪。”《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遇 疑不受命, 再用 围之, 隆演 使客将 何蕘 諭 遇 使自归。”

根蒂

(1) 植株的根和蒂

(2) 事物发展的根本或初始点;根由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晋·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瞥然

忽然;迅速地。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嫩緑池塘梅雨歇,薰风乍转,瞥然见新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道士拍界尺一声,即有数小人,长八九寸,落局上,合声演剧……一齣终,瞥然不见。” 苏曼殊 《碎簪记》:“余辞 庄湜 归,途中见一马车,瞥然而过。”

水火

指大小便

刹那

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既济

(1).《易》卦名。离下坎上。《易·既济》:“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孔颖达 疏:“济者,济渡之名,既者,皆尽之称。万事皆济,故以既济为名。”《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坎水阳德,从悲天悯人上起的,所以成了个既济之象;兑水阴德,从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个革象。”

(2).指皆济,已完。 郭沫若 《百花齐放》诗序:“这里有‘既济、未济’的味道,完了又没有完。”

至此

(1) 到此

你领着他们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时

至此,共有五十个人报名

(3) 达到这种情形

事情缘何至此?

真常

释道用语。真实常住之意。《楞严经》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唐 吕岩 《敲爻歌》:“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浄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三生

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

三生有幸

佛出世

比喻事情之难得。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只管里苦思忆,直等得佛出世。可不的乾着你,这相思无尽极。”参见“ 一佛出世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