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窝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邵窝原文

济源有邵窝,忆昔曾一至。

奥室景略同,借用题名字。

明知殊宾主,宾主谁所置。

安然乐山水,雅契尧夫意。

但惭鲜馀暇,于中玩周易。

诗词问答

问:邵窝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邵窝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寘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

2. 叶

参考注释

一至

(1).一到。《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黄帝 尧舜 ,凤凰一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宋史·晁迥传》:“方盛暑,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

(2).竟至;乃至。《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贾政 嘆口气道:‘我不料家运衰败,一至如此!’”

(3).犹言小善,偏材。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刘昞 注:“未能兼济,各守一行。”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理尽者不可责有餘,一至者不可求兼济。”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识量己。”

(4).指忠正鲠直。《晋书·王沉传》:“若达一至之言,説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穀千斛。”《北史·高道悦传》:“居法树平肃之规,处諫著必犯之节。王公惮其风鯁;朕实嘉其一至。”

奥室

内室;深宅。《后汉书·梁冀传》:“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 宋 陆游 《雨闷示儿子》诗:“重裘坐奥室,时序真强名。” 明 宋濂 《悦堂禅师<四会语>序》:“予窃闻之:入奥室者,能探於幽邃;升危岑者,始瞩於冥茫。”

略同

亦作“畧同”。大致相同。《汉书·平当传》:“﹝ 平当 ﹞文雅虽不能及 萧望之 、 匡衡 ,然指意略同。”《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徽 甚异之,称 统 当为 南州 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 淄青 、 恒冀 两道,与 蔡州 气类略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少保才识》:“公所对与其所预计畧同,以是尤敬服之。”

借用

(1) 为了当时或临时的使用而借别人的东西用

借用一下你的铅笔

(2) 引用,抄录

我们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的习惯

名字

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宾主

宾客和主人

宾主共进午餐

安然

(1) 平安无事地

他整夜安然呆在防空洞里

(2) 安静地

安然入睡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雅契

(1).十分契合。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 刘真长 之远致,雅契高风。”

(2).交情。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垂雅契於长年,叙情交於累世。”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虽无雅契,特以同郡之故,医疗棺敛,寄攒遣发,皆一力任之。”

周易

简称《易》。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内容包括《易经》、《易传》。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河流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含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