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仙山六题·其五·双笋石

作者:王藻 朝代:宋代

盖仙山六题·其五·双笋石原文

生来双笋几经春,直上云霄无藓痕。

若使坚刚解成竹,人应唤作两龙孙。

诗词问答

问:盖仙山六题·其五·双笋石的作者是谁?答:王藻
问:盖仙山六题·其五·双笋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盖仙山六题·其五·双笋石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藻的名句有哪些?答:王藻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参考注释

生来

天生;生就

这孩子生来就结实

几经

经过许多次

几经磨难

直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云霄

(1) 云块飘浮的高空

三三两两的鸣鸟冲向云霄

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上干云霄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若使

假使,假如,如果。《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 唐 李咸用 《赠来进士鹏》诗:“若使无良遇,虚言有至公。”《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壻得有今日,皆赖丈人提携;若使当日困穷旅店,没人救济,早已填了丘壑,怎能勾此身荣贵?”

坚刚

(1).犹坚硬。《孔丛子·抗志》:“齿坚刚卒尽相磨,舌柔顺终以不弊。”《易·姤》“初六,繫于金柅” 三国 魏 王弼 注:“金者,坚刚之物。”《朱子语类》卷七十:“盖山是坚刚之物,故能力畜其三阳。”

(2).犹坚强。《荀子·法行》:“坚刚不屈,义也。”《后汉书·西羌传》:“﹝ 羌 ﹞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 唐 白行简 《金在鎔》诗:“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清河 崔琰 ,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

成竹

见“ 成竹在胸 ”。

作两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於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两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本《易》“继明”之意,称太子为“作两”。言能继天子而明照四方。 南朝 梁元帝 《皇太子讲学碑》:“皇太子洊雷种德,重离作两。” 隋 江总 《玄圃石室铭》:“天纵储睿,生知作两。”

龙孙

(1).骏马名。 唐 李商隐 《过华清内厩门》诗:“自是明时不巡幸,至今 青海 有龙孙。” 唐 曹唐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之三:“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

(2).称帝王的后裔。《前汉书平话》卷下:“数内一人甚恶,却回 常山王 语:‘你甚圣主?’ 常山王 :‘寡人龙孙,怎敢无理!’”

(3).《魏书·王慧龙传》:“﹝ 王慧龙 ﹞幼聪慧, 愉 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后因以“龙孙”敬称他人之孙。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子孙类》:“龙孙,称人孙曰龙孙。”

(4).笋的别称。 宋 梅尧臣 《韩持国遗洛笋》诗:“龙孙春吐一尺芽,紫锦包玉离泥沙。” 宋 陆游 《癸亥正月十日夜梦三山竹林中笋出甚盛欣然有作》诗:“一夜四山雷雨起,满林无数长龙孙。”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气方刚,对穆穆之龙孙,列班班之鵷行。”

(5).指新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待制新栽竹》:“龙孙已见多奇节,凤实新生入翠枝。” 宋 陆游 《夏日》诗:“将雏燕子暂离巢,过母龙孙已放梢。”

(6).泛指竹。 宋 道潜 《慧觉孜师绿筠轩》诗:“会待龙孙添夏荫,借君此地眠清风。” 宋 陆游 《夹路多修竹》诗:“桑麻有餘地,家家养龙孙。”

(7).竹的一种。生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 宋 许观 《东斋纪事·竹之异名》:“ 辰州 有一种小竹,曰龙孙竹,生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

(8).指小竹。 元 善住 《盆竹》诗:“岂知幺凤尾,元是古龙孙。”

(9).指红色的蜻蜓。《说郛》卷三一引《戊辰杂抄》:“有大龙蜕于 太湖 之湄,其鳞甲中出虫,顷刻化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疟。今人见蜻蜓朱色者谓之龙甲,又谓之龙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