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

历史典故

本来面目怎么写好看

本来面目怎么写好看

    是佛家语,指人有心性、有本分。指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 王安国(?-1757年),字春圃(Pǔ普),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授编修,升侍讲。提督肇高(今广东肇庆市、高要县)学政。乾隆十年(1745年),召为兵部尚书。乾隆二十年(1755年),升吏部尚书。还在王安国当初刚考中进士时,去拜见大学士朱轼,朱轼告戒王安国说:“读书人当官以后,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很难。”王安国一辈子都背诵这句话。后来作上大官,所用的衣服、食品、器具、用物等都不改变原来的俭朴习惯。

【出典】:

    《清史稿》卷304《王安国传》10499页:“安国初登第(考中进士叫“登科”),谒大学士朱轼,轼戒之曰:‘学人通籍(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是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后来也称初作官为“通籍”,意是朝中已经有了名籍)后,惟留得本来面目为难。’安国诵其语终身。至显仕,衣食器用不改于旧。”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然或修持未到,一入轮回,便迷却本来面目。” 李汝珍《镜花缘》22回:“你既不懂文墨,为何假充我们儒家样子,却把自己本来面目失了。” 李汝珍《镜花缘》46回:“故枣怪面似黑枣,橘怪面似橘。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偏正 指人人原有的心地本分。后用以指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四讲:“但是现在的《三国演义》却已多经后人改易,不是本来面目了。”△多用于性状方面。→原形毕露↔乔装打扮

词语分解

  • 本来的解释 1 ∶从一开始2 ∶向来,原来3 ∶原先;先前4 ∶理所当然
  • 面目的解释 1 ∶相貌面目可憎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还其本来面目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忠烈之面目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显出庐山真面目4 ∶指面子、脸面愧无面目见人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历史典故推荐:长辔远御

用长缰绳远远地驾驭拉车的马匹。比喻远距离操纵、统制其他民族或驾驭某一事物。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偏师同心,上下用力。”亦作“长辔远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以规略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本来面目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