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庐

历史典故

承明庐怎么写好看

承明庐怎么写好看

    承明庐是指汉朝皇宫石渠阁外承明殿的旁屋,是侍臣值宿所居之所。严助(?一前122年)西汉会稽吴县人。武帝初即位,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汉武帝时,严助被任命为会稽太,几年过去了,但治理政绩平平,武帝很不满意,就给严助下诏说:“你不喜欢在朝廷承明庐值班,又认为侍从之臣太辛劳,怀恋故乡,要求调到外地任州郡长官。会稽东接大海,南邻诸越(古族名,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众多部落),北临长江,是个重要的州郡,但你治理几年并无政绩闻世。”后以“承明庐”为典,咏在朝为官。

【出典】:

    《汉书》卷64上《严助传》2789页:“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晏注曰:“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

【例句】:

    三国·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唐·刘祎之《酬沁州》:“匪厌承明庐,伫兼隶局。” 唐·白居易《马上作》:“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何时骖驾入,还见谒承明。” 宋·辛弃疾《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宋·卢炳《多丽·寿邵郎中》:“还知否,承明倦直,来抚斯民。”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未得待承明,西京俄注丧。”

词语分解

  • 承明庐的解释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
  • 承明的解释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白6*虎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 庐的字典解释 庐 (廬) lú 房舍:茅庐

历史典故推荐: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的学生曾参,十分注重自身修养,他天天以三方面省察自己的言行:第一,替人做事是否忠诚;第二,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承明庐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