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

历史官职

郎中怎么写好看

郎中怎么写好看

官名。① 春秋战国郎官通称,侍从君主左右,参与谋议,执兵宿卫,亦备差遣出使。秦、西汉掌执戟殿下,宫殿门户,出充车骑从,又分车、户、骑郎,隶郎中令 (光禄勋) 所辖郎中车、户、骑将。其初多由功臣充任,地位亲近尊显,后稍减,位次中郎、侍郎,秩比三百石。任满一定期限,选补内外官职。东汉罢郎中三将,遂分隶五官、左、右中郎将三署,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吏人材。、晋虽罢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仍置郎中,州所举秀才孝廉多先授郎中,再出补长吏。②“郎中令”的省称。③西汉武帝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后成定制。东汉尚书台置三十六郎,亦称郎中,秩四百石。协助诸曹尚书处理政务,其初上台者称守尚书郎中(一说初上台称守尚书郎,满岁称尚书郎中)。秩位虽轻,职显权重。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郎曹长官,与“尚书郎”互称。位次尚书、左右丞,分曹执行政务,其职清美。魏、晋、宋六品,梁吏部十一班、诸曹五班,四品、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五品上,二十三年改六品,北齐六品上。唐朝置为尚书省左、右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诸司长官,历代因之。位居尚书、侍郎、左右丞下,为尚书省重要官员。吏部正五品上,诸部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左、右司郎中为左、右丞务,诸司郎中为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部司公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左、右司正六品,六部诸司从六品。辽朝为南面朝官,无实际职掌。金、元尚书省(中书省) 左右司仍置,正五品; 六部不置诸司,故与侍郎并为尚书副贰,从五品。元朝行中书省 (行尚书省) 及大宗正府亦置。明初六部所置亦不分司,后仍置为六部诸司长官,正五品。清初六部诸司长官称理事官,顺治元年 (1644) 改此名,正三品,顺治十六年改正五品,寻升正四品,康熙六年(1677)升正三品,九年改正五品。除六部诸司外,理藩院各司、宗人府太仆寺、内务府步军统领衙门、陵寝衙门等官署皆置。宗人府、陵寝衙门专任满人,其余官署参用满、蒙、汉及宗室,员额不等。雍正二年(1724),宗人府所置郎中复改名理事官。光绪(1875—1908)中先后成立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其所属各司亦置。清亡遂废。④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著作郎为司文郎中,改太史令为秘阁郎中,咸亨元年(670)复旧。⑤北宋初对太常博士大理评事等官的别称。《宋史·职官八》:“太宗淳化元年(990),翰林学士宋白等请自今“太常博士大理评事并不得呼‘郎中’。”


官名,战国时秦、赵都置此官,为近侍之臣。《战国策·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魏牟)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秦朝置郎中,属郎中令,汉因之。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比千石,郎中比三百石,内充侍卫,外从作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东汉郎中属光禄勋,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所属皆有此官,掌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王国郎中令的属官中也有郎中,掌宿卫王宫。见《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到唐、宋,六部各置四司,每司置郎中一人,总理司务,员外郎为之副。见《新唐书·百官一》。其后,历代多沿置,到清朝末年始废。

词语分解

  • 郎中的解释 1 ∶中医医生2 ∶对他人亲随的敬称兄长,这几位郎中,是张都监相公处差来取你。——水浒传3 ∶官名。清朝六部以下设司,司设长官郎中4 ∶宫廷的侍卫
  • 郎的字典解释 郎 láng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
  • 中的字典解释 中 zhōng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

历史官职推荐:合昌局

官署名。北齐置,隶都水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郎中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官职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