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弃袍

历史典故

割须弃袍怎么写好看

割须弃袍怎么写好看

比喻狼狈不堪。《照世杯·走安南玉马换猩绒》: “及至取灯来看,才晓得是衙内,已是打得皮破血流,浑身青肿。这一阵,比割须弃袍,还算得诙事哩! ”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 “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军中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 ‘穿红袍的是曹操! ’ 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 ‘长髯者是曹操! ’ 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 “短髯者是曹操! ’ 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三国时,曹操与西凉军战于潼关。西凉军强悍凶猛,操兵大败。曹操在乱军中,恐被西凉兵认出,割须弃袍,仓皇逃脱。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杞梓之林

比喻众多的人材。唐 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偏正 比喻众多的人材。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褒义。多用于人才多方面。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割须弃袍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