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殃民

历史典故

辱国殃民怎么写好看

辱国殃民怎么写好看

谓使国家受辱,人民遭难。《喻世明言》卷二二:“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汝愚丞相,罢黜道学诸经,轻开边衅,辱国殃民。”亦作“辱国殄民”。明.基《春秋明经.公子结媵人之妇于鄄遂及齐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并列 使国家蒙受耻辱,人民遭遇灾祸。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稿》1章:“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贬义。多用于国家政治方面。也作“辱国殄民”。

词语分解

  • 辱国的解释 使国家蒙受耻辱
  • 殃民的解释 使百姓受祸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 尧 舜 之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都是那贪官惹祸自殃民,致使这 崑冈 失火难留玉。” 清 龙启瑞 致曾涤笙侍郎书:“立见其僨事,而不肯得罪於同官;即使其殃民,而不肯曲从夫清议。”

历史典故推荐: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与:给予。 人家不要的,我买过来;人家需要的,我再卖出去。 指商人经商,善于掌握行情,窥伺时机,牟取暴利。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自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辱国殃民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