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韪

历史典故

    冒,冒犯,违犯;韪,(wěi伟),是,对。冒天下之大不韪,形容冒犯了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公元前712年,息国发兵进攻相邻的郑国,结果大败而归。左丘明评论说,息犯了五大错误,犯了这“五不韪”,却去攻打别国,失败不是必然的吗?

【出典】:

    《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以是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例句】: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13《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述宾 冒,冒犯,不顾。不韪,不是,过错。冒犯天下人认定的最大的错误,指公然不顾公众舆论的反对,明目胆地干坏事。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张贤亮《小说中国》:“而我就觉得他的胆识是历史上任何一位资产阶级的或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都不可比拟的,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这一下子就站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一般作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举止行为方面。亦可反其意而用之,作褒义。→偭规越矩 明目张胆 为所欲为 ↔顺天应人。 也作“犯天下之不韪”、“冒大不韪”。

词语分解

  • 大不韪的解释 公认的不是或过错。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哀帝一:“人之能为大不韙者,非其能无所惧也,唯其能无所耻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祖不得称皇考:“ 李翱 述其大父事状,题曰皇祖实録。当时不以为怪,若施之后代,则犯大不韙矣。” 梁启超 论书法:“即以旧史家之理论律之,其视 魏徵 之事 唐 ,罪固可末减焉矣,而 雄 独蒙此大不韙之名。”

历史典故推荐:戛玉鸣金

同“戛玉敲金”。亦形容人气节凛然。明 朱有燉赛娇容第二折:“我有清风劲节之标,戛玉鸣金之韵,用分一半,少答殷勤。” 见“戛玉敲金”。明·朱有燉赛娇容:“我有清风劲节之标,~之韵,用分一半,少答殷勤。”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