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历史典故

比喻晚年觉悟而知往日的过失。鲁迅《坟·题记》: “这样生涩的东西,倘是别人的,我恐怕不兔要劝他 ‘割爱’ ,但自己却总还想将这存留下来,而且也并不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愈老就愈进步。” 参见:○蘧瑗知非

词语分解

  • 行年的解释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历史典故推荐:神差鬼遣

同“神差鬼使”。清 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龚丈不特‘夏官’二字不敢用,且‘周官’二字亦不敢用,卒不得差。神差鬼遣,一似龚丈兵部资格专为周舍人效力也者,何其巧耶!” 见“鬼使神差”。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卷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