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

历史典故

模棱两可怎么写好看

模棱两可怎么写好看

《旧唐书.苏味道传》载:唐朝苏味道为宰相,遇事怕担责任。尝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摸,通“模”。后因以“模棱两可”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主谓 模棱,作“摸棱”。指有棱角的东西,两面都可以。比喻对事情没有个明确肯定的看法或态度,认为这样也行,那样也可以。语本《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瞎子掐指算了算,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你是多妻之命。’”△贬义。多用于对待事物的态度。→含糊其辞 不置可否 隐约其辞 ↔泾渭分明 旗帜鲜明 明辨是非 黑白分明。也作“模棱两端”、“含糊两可”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一枝自足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模棱两可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