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阴脽

历史地名

又作脽。为汾水之南一土阜,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镇庙前村北。《史记·封禅书》 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师古注引如淳曰:“脽者,河之东岸特堆掘,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余丈。汾阴县治脽之上,后土祠在县西,汾在脽之北,西流与河合。”又《水经·河水注》:“河水东际汾阴脽。”《汾水注》:“汾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谓之汾阴脽。”皆此。明、清时期荣河附近黄河多次东西摆动,脽遂崩圯入河。


《史记·封禅书》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及《郊祀志》作“汾阴脽”。汾水之南的一条土阜,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年)“立后土祠汾阴脽上”。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脽音谁。”如淳曰:“河之东岸特脽掘,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余丈。汾阴县在脽之上,后土祠在县西,汾在脽之北,西流与河合。”《水经注·河水》:“河水东际汾阴脽。”《汾水》:“汾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谓之汾阴脽。”又称魏脽,见《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汾脽本魏地之境,故云魏脽也。”明、清时荣河附近河多次东西摆动,脽遂崩圮入河。

词语分解

  • 汾阴脽的解释 汉 代 汾阴县 的一个土丘。 汉武帝 祭祀地神的地方。汉书·武帝纪:“﹝ 元鼎 四年﹞立 后土祠 于 汾阴 脽上。” 颜师古 注:“脽者,以其形高如人尻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汾水 歷其( 长阜 )阴西入 河 。汉书谓之 汾阴脽 。 应劭 曰:脽,丘类也。”亦省称“ 汾脽 ”。汉书·礼乐志:“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 汾阴的解释 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汉武帝 时曾于此得宝鼎。 战国 时属 魏 , 汉 始建县。 唐 开元 十年改名 宝鼎县 , 宋 改 荣和县 , 元 明 清 因之。竹书纪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郑 ,还筑 汾阴 、 郃阳 。”史记·秦本纪:“﹝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阴 、 皮氏 。”
  • 脽的字典解释 脽 shuí 臀部:“厩马多肉尻脽圆

历史地名推荐:费城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魏书·地形志中: 临涣郡丹城县 “治费城”。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汾阴脽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地名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