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桥

历史地名

渭桥怎么写好看

渭桥怎么写好看

汉、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有三: (1) 中渭桥。本秦所造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又名横门桥。武帝后增建东、西二桥,始有中渭桥之称。《三辅黄图》 卷6: “渭桥,秦始皇造。渭桥重不能胜,乃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祭之,乃可动,今石人在。” 即此。址在秦咸阳城南,汉长安城北稍西,约在今陕西阳市东北二十里。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文帝时重建。裕北伐入关中又毁。北魏重建。唐贞观十年 (636)东移约十里,在今陕西西安市正北。唐末废。(2)东渭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西汉景帝五年 (前152) 建。北通阳陵路。唐咸亨三年 (672)于此置渭桥仓。关东漕粮先聚于此,然后转运长安。唐后废。(3)西渭桥。在今陕西咸阳市南。西汉武帝建元三年 (前138) 建。以东南与汉长安城西便门相对,故名便桥、便门桥。唐亦名咸阳桥。《资治通鉴》: 唐至德二掉 (757),郭子仪收复西京,“与王思礼合于西渭”,即此。唐末废。北宋乾德四年 (966)重修,后又毁。淳化三年 (992) 徙置家滩。景德二年 (1005) 复徙回旧址。时为涨水所坏。明喜靖中改为浮桥。


(1)古桥名。汉、唐时首都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有三:(1)中渭桥。秦始皇建。本名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建。汉名渭桥。《汉书·文帝纪》:吕后之乱,大臣迎立代王,“代王乃进至渭桥”,即此;又因与长安城北面西头门横门相对,而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又名横门桥、石柱桥。后增建东、西两桥,始有中渭桥之称。原址在秦咸阳城南、汉长安城北,约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魏文帝时重建。后复毁。十六国前秦苻生又重建。刘裕北伐入关中毁之。北魏重建。唐贞观十年(636年)东南移,在今西安市北。《资治通鉴》: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党据长安,“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将二千人攻中渭桥,杀贼桥者千人,乘胜至苑门”,即此。唐末废。(2)东渭桥。西汉景帝五年(前152年)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唐移建于今高陵县南耿镇白家嘴村西南。咸亨三年(672年)于此置渭桥仓,关东所运漕粮先聚于此,然后转运长安。开元九年(721年)及元和十三年(818年)至长庆四年(824年)之间曾经修建。《资治通鉴》:永泰元年(765年),回纥、吐蕃京城,“李忠臣屯东渭桥”,即此。唐以后废。(3)西渭桥。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建。以东与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便门相对,故名便桥、便门桥。今咸阳市西南两寺渡古桥。有说汉魏桥即今咸阳市南侧约9千米沙河枯河床内1号桥,隋唐桥是2号桥,恐非。唐移建于今咸阳市东渭河上,亦名咸阳桥,称由便桥西行之路为咸阳路。《资治通鉴》:至德二载(757年),郭子仪收西京,“与王思礼合于西渭桥”,即此。唐末废。北宋乾德四年(966年)重修,后为暴水所毁。淳化三年(992年)徙置孙家滩。景德二年(1005年)复徙旧址。时为涨水所坏。明嘉靖中改为浮桥。(2)集镇名。在安徽省宁县西部。渭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30。因村西双孔石桥——渭桥得名。产稻、小麦、茶叶等,为休宁县粮食重点产区之一。有粮油加工、综合加工等厂。兰溪、渔渭公路在此交会。

词语分解

  • 渭桥的解释 1.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桥 。 秦 时始置,本名 横桥 。 秦 都 咸阳 , 渭 南有 兴乐宫 , 渭 北有 咸阳宫 ,建此桥以通二宫。 汉 更名 渭桥 。史记·孝文帝本纪:“ 昌 至 渭桥 ,丞相以下皆迎。”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 咸阳宫 在 渭 北, 兴乐宫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两宫之间,作 渭桥 ,长三百八十步。”水经注·渭水引三
  • 渭的字典解释 渭 wèi 〔渭河〕水名,源出中国甘肃省,流入陕西省,会泾水入黄河
  • 桥的字典解释 桥 (橋) qiáo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桥梁

历史地名推荐:妙真寨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2:“宋末李全据济南,其妻杨妙真所居,故名。”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渭桥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地名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