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历史地名

杜甫草堂怎么写好看

杜甫草堂怎么写好看

①亦名浣花草堂。在今四川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唐乾元三年(760)诗人在此盖草舍居住,即诗中所云“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北宋元丰间,在旧址建祠宇,近梵安寺,成为成都著名的游览胜地。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 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盛于他时。”明弘治与清嘉庆年间两次修建,形成今日之格局,占地2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五里。唐杜甫寓夔州时之故居。即东屯。杜甫有《自瀼西荆扉且居东屯茅屋》等诗。明正德《夔州府志》卷3:杜甫宅“在府东北。即古之东屯,今草堂也。王十朋有诗”。

③又称杜公祠。在今肃成县东南八里凤凰山下飞龙峡口右侧。《元一统志》:杜甫宅“在飞龙峡东”。唐乾元二年(759)杜甫自秦州到同谷(今成县),在飞龙峡口“修茅茨容身”。即此。草堂重建于北宋,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


别称浣花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北宋元丰年间,知府吕大防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曾改建修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两次修建,奠定了今日草堂规模。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诗史堂两侧为列室,环以回廊与大廨相连,布局紧凑。园林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梅园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桥交错庭中。现已建成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 甫 草 堂

词语分解

  • 杜甫的解释 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 草堂的解释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历史地名推荐:磨池镇

在四川省井研县西南部。面积16.9平方千米。人口1万余。镇人民政府驻磨池场,人口2000。镇以驻地名。1950年为磨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2000年建镇。产稻、小麦、玉米、红薯、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杜甫草堂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地名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