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事

历史官职

通事怎么写好看

通事怎么写好看

① 指朝觐聘问之事。《周礼 ·秋官 ·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②中书通事郎、中书通事舍人、通事令史、通事舍人等官的简称。详见各条。③北魏吏名。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为侍中中书监司徒等诸辅政大臣置。文帝时代郡及中央诸局亦置,代道事七品上,诸局通事八品上。④ 翻译官吏。五代时丹置,以熟习汉俗、精通汉语之人为之。金、元诸官多置,掌诸民族及外国语言之通译。金制经三考者秩从七品。元亦称“怯里马赤”。明初置于通政使司,后改隶太常寺(翰林院)四夷馆鸿胪寺设外夷通事。清初分隶礼部会同馆翰林院四译馆,称朝鲜通事官。顺治十四年(1657)置员外郎品级通事一员,掌会同馆印,寻省,乾隆十三年(1748),二馆并为会同四译馆,隶礼部,定置通事八员,正六品、正七品各二员,正八品四员。鸦片战争前后,担任中国官商与外国商人之间联系的译员并为外商代理某些临时性业务者,亦称通事,地位仅次于行商,由海关监督委派,有专门牌照,代表政府向外商宣示法令,稽查外商违制行为,为外商代办若干业务。


官名。明帝时有通事泰。西晋有通事、舍人各一人,东晋时合二职为一,掌呈奏案章。见《晋书·职官志·中书舍人》、《通典·职官三·中书令·通事舍人》。五代时契丹也置通事,以熟悉华俗、通晓汉语的人担任。明代嘉靖以前有大通事、小通事。见周《癸辛杂识·后集·译者》、俞汝楫《礼部志稿·夷馆通事》。

词语分解

历史官职推荐:太子宣令舍人

官名。隋典书坊本置太子通事舍人,炀帝时改称宣令舍人,唐武德初仍改为太子通事舍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通事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官职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