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虫

历史知识

倮与赢通。其义历来解释不一。(1)高诱《吕氏春秋·观表》注:“倮虫,麒麟、麋、鹿、牛、羊之属也。蹄角倮见,皆为倮虫。”以为兽类。(2)指人及虾蟆。唐王冰《帝内经·五常政大论》注:“倮虫静,谓人及虾蟆之类也。”(3)指裸身之人,即自然界的人。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灵长目人科。《大戴礼·曾子天园》:“倮虫之精者曰圣人。”又《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王充《论衡·商虫篇》:“夫虎,毛虫;人,倮虫。”“倮之虫三百,人为之长。由此言之,人亦虫也。”

词语分解

  • 倮虫的解释 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古代常用以指人。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汉 王充 论衡·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毛虫飢,食倮虫,何变之有?” 清 龚自珍 释风:“且吾与子何物?固曰:倮虫。”
  • 倮的字典解释 倮 luǒ 同“裸”
  • 虫的字典解释 虫 (蟲) chóng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

历史知识推荐:后行

后後 见“前行”。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倮虫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