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侍卫内大臣

历史知识

官名。清侍处最高长官。顺治元年(1644)设,武职正一品。定额六员,以勋戚大臣充任,镶、正黄、正白旗各二人。掌统领侍卫处,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从。平时,所属会于太和门坐班。皇帝御门听政时列侍,宿斋宫则环卫,诣坛庙则设后管,燕飨时则视席,大阅时则列队以卫御营,巡幸时则率其属扈驾,驻行宫则卫。

词语分解

  • 内大臣的解释 1. 唐 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按 唐 制,两枢密使、左右中尉称内大臣。”2. 清 制,选 满洲 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

历史知识推荐:穷神知化

穷究事物的神妙,认识事物的变化。易·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认为达到这一境界可以“安身”、“崇德”,是研究易的最高目标。张载正蒙·神化篇:“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领侍卫内大臣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