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

历史知识

武举怎么写好看

武举怎么写好看

①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专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科目。相对于文科而言,又称为“武科”。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应试者称武举人,于每年十月由州府举选送至京师,十一月于尚书兵部进行考试,内容为长垛、骑射步射、马枪、翘关(举重)、言语、材貌等。考试合格者,或送吏部参加铨选,或授予散官。德宗时曾一度停废,宪宗元和三年(808)复置。五代时,皆以军卒为将,故武举久废。宋承唐制,北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置,又称“右科”。皇祐元年(1049)罢,治平元年(1064)复置,迄宋末不改。三班使臣、诸色选人不曾犯赃及私罪情轻者,许于兵部投状应试;无官人由朝廷命官保荐,亦可应试。考试分比试、解试、省试、殿试四级,一般先试弓马,再试策及《》、《吴》等兵书的墨义(熙宁后改为大义)。殿试合格者,分别赐“武举及第”、“武举出身”。其授官,北宋时,武艺和策皆优者授右班殿直,其余以次授三班奉职三班借职、三班差使等。南宋时,武举之法渐与进士科相仿。其殿试第一人赐武举及第,授保义郎(即北宋的右班殿直);余并赐武举出身,授承节郎(即三班奉职)、承信郎(即三班借职)等。金代亦置,分府试、省试、程试三6*级。以射贴弓、远射、射鹿弓、《孙》《吴》书为考试内容。分三等就试,后改为试中以三等为次。中选者授以武职。元废。明承唐宋旧制,于天顺八年(1464)设,武臣子弟于各直省应试。成化十四年(1478)定,武科乡、会试例,均仿文科。弘治六年(1493)定,武举六岁一行;十七年,改三年一试。崇祯四年(1631)始行武举殿试。清沿明制,乡、会、殿试均同文科之例。其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亦与文科同,仅加“武”字以示区别。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参见“武解试”、“武乡试”、“武省试”、“武会试”、“武殿试”。②武举人之简称。

词语分解

  • 武举的解释 指武举人,明代各省武生在省城乡试,考中的叫武举人 武举黄略守东门。—— 邵长蘅青门剩稿
  • 武的字典解释 武 wǔ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
  • 举的字典解释 举 (舉) j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

历史知识推荐:赞者

吏职名。隋太常寺、鸿胪寺皆置。唐门下省、太常寺亦置。员额不一。掌赞唱,为行事之节。分番上下。太子左春坊亦置四人。宋代太常寺沿置,正名赞者七人、守阙赞者七人、私名赞者七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武举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