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好兄弟,接武游名场

李石送杨德源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石的《送杨德源》

全文:
葛楠合翠盖,上有菩提坊。
大江仅一线,风动云气祥。
地灵生俊杰,酝酿成文章。
墨池子云家,在蜀无他杨。
君家好兄弟,接武游名场
我昔梦见之,青衫水仙郎。
修廉贯白日,孝义感雨暘。
官满喜可贺,彩衣得升堂。
迟君台阁归,侍立香案傍。
寄书问衰疾,老矣慰苍浪。

李石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李石君家好兄弟,接武游名场书法作品欣赏
君家好兄弟,接武游名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名场

(1).名流会聚之所。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昔往 东吴 ,已有 梁鸿 之志;今来 西蜀 ,非无 张载 之怀。况乎践名场,携胜友。风月无几,琴酒俄乖。” 蒋青翊 注:“名胜之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所云 碧山堂 尚书者,即 东海 徐健菴 司寇,领袖名场者也。”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诗:“拟古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棠》:“既久困名场,时 马戴 佐 大同 军幕,为词宗, 棠 往謁之,一见如旧交。”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卷七九:“作诗非应举,何必就程式?热赶名场之人,岂有好诗好文哉?”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诗:“应笑 马生 多大志,最惭 韩子 逐名场。”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金 元好问 《伦镇道中见槐花》诗:“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閲歷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李石名句,送杨德源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