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中不依倚,明见佛性有此理,浆水钱在草鞋里

释道昌颂古五十七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道昌的《颂古五十七首》

全文:
水乳不分,菽科难辨。
担带病深,改移功浅。
十二时中不依倚,明见佛性有此理,浆水钱在草鞋里

释道昌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十二时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唐 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宋史·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亦称“ 十二时慢 ”。 宋 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4).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声》一般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时》之称。

不依

(1).不听从;不同意。《书·大禹谟》:“ 禹 曰:朕德罔克,民不依。” 孔颖达 疏:“我德实无所能,民必不依就我也。”《水浒传》第八七回:“兄长之命,谁敢不依!”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只怕有大富大贵之人把势力来相逼,到那时节,不怕你不依。” 梁斌 《红旗谱》二三:“不能去‘宝地’,他爷爷要不依!”

(2).不按照;不遵守。《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愔 曰:‘才高不依常例。’”《水浒传》第二四回:“原来这个开茶坊的 王婆 ,也是不依本分的。” 范乃仲 《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下:“哪知神仙手早已拿定了主意,到那时候再教训教训这班年青人,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明见

(1).明白看到;明显见于。《庄子·知北游》:“明见无值,辩不若默。”《史记·张仪列传》:“夫 赵王 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大王为可亲乎?”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虽唯通用例》:“《礼记·表记篇》:‘唯天子受命於天。’ 郑 注曰:‘唯当为虽。’此‘虽’‘唯’通用之明见於经典者。”

(2).高明的识见。《老残游记》第二十回:“ 许大 磕头,説:‘大老爷明见!开恩!’”

佛性

(1).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涅槃经》卷二七:“我常宣説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北齐书·杜弼传》:“闻卿精学,聊有所问,经中佛性、法性,为一为异?”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此迺泥土瓦砾合成,安得有佛性耶?”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宗--今立法性即佛性。”

(2).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参见“ 佛性禪心 ”。

浆水

(1).水或其他食物汤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郑洁》:“百味之物,深所反侧。然不如赐茶浆水粥耳,茶酒不如赐浆水,又贫居之易辨。”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又生葱韭蒜醋各一堞。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立杓数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容我与侍郎瀽一椀浆水,烧一陌纸钱咱。”

(2).一种饮料。类似米酒而味酸。又名酸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浆水》﹝释名﹞引 陈嘉谟 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浆水》﹝发明﹞引 朱震亨 曰:“浆水,性凉善走,故解烦渴而化滞物。”

浆糊。 明 阮大鋮 《燕子笺·误画》:“自嘆红鸞不利,招了箇浆水寃家。”

草鞋

用稻草或其他长纤维草手工编制的一种简易鞋

释道昌名句,颂古五十七首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