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祠堂一百丈,此山对峙相争高

王又旦登东少梁山禹庙眺黄河歌呈同游诸公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王又旦的《登东少梁山禹庙眺黄河歌呈同游诸公》

全文:
少梁山势何岧峣,林烟漠漠风萧颾。
典午祠堂一百丈,此山对峙相争高
客言禹庙登临好,空濛万里无尘嚣。
桑柘刺眼槐花落,来穿萝径同游遨。
龙门直下五十里,秦山晋树相周遭,云气苍茫看不见,青天一豁奔惊涛。
七月暑退蝉鸣号,雨脚欲下风雷交。
鲸鱼逞怒呼其曹,两河左右纷动摇。
呜呼战伐经几载,木罂渡口横弓刀。
昔自楚归岁在卯,夜携八口趋中条。
间道汾阴止河浒,欲披葭菼寻渔舠。
隔岸人家闻吠犬,望庐不到心徒劳。
一从朝那来效顺,甲兵如雪都潜销。
吾党高卧饱闲散,不妨老作韩山樵。
西来凉气入乌帽,祇应饮酒持霜螯。
向夕客散不须约,通林明日还连镳。

王又旦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典午

(1).“司马”的隐语。《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马昭 )果崩。” 晋 帝姓 司马 氏,后因以“典午”指 晋 朝。《晋书·安帝恭帝纪论》:“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孙恩 岂金行之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当涂为 魏 ,典午为 晋 ,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 柳亚子 《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

(2).“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居笠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 邵阳 典午, 汉阳 紆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宋文安公 《自禁庭謫鄜畤》诗云:‘九月一日奉急宣,连忙趋至閤门前。忽为典午知何罪,謫向 鄜州 更憮然!’盖当时謫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

祠堂

旧时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

一百

(1).数词。十的十倍。《孟子·公孙丑下》:“前日於 齐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唐 骆宾王 《冬日宴》诗:“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政和 中,遂著於令,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

(2).泛指多数。 北周 庾信 《对酒歌》:“人生一百年,欢笑惟三五。” 宋 杨万里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诗之一:“更无短计消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3).指跨步。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七:“今人一足引前,一足曳后,谓之一百……又今人履石渡水,将近彼岸,跨步而过,亦曰一百。”

对峙

相对耸立

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刘白羽《长江三峡》

相争

彼此争夺;争斗。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 家两个大儿子只好眼睁睁看他使势行凶,不敢相争。”

王又旦名句,登东少梁山禹庙眺黄河歌呈同游诸公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