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明可否知常静,眼认之无觉未蒙

吴琏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黑头归作碧山翁

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吴琏的《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黑头归作碧山翁》

全文:
黑头归作碧山翁,去缝磨棱与世同。
献璞自来非卞老,解嘲谁复学杨雄。
心明可否知常静,眼认之无觉未蒙
不以老嫌追骥缓,百年长拟共吟踪。

吴琏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可否

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无论是非可否,悉宜听之。” 陶钝 《第三件棉袄》七:“妹妹虽然没对 王成义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离婚。”

知常

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逸周书·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民自至……此谓归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 正诂:“知常即知万物本性之自然也。”

之无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吴琏名句,约邹邦范昆仲于灵州结诗社·其三·黑头归作碧山翁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