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

全文:
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
至人养天真,视此犹婴缚。
出入金鼓威,寤寐琴樽乐。
乃知伊吕心,未始忘丘壑。

司马光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司马光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书法作品欣赏
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元宰

丞相。《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於《周南》。” 李善 注:“元宰,冢宰也。”《晋书·王导传赞》:“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謨,竟翦吞沙之寇。”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天禧 中,宰相 丁晋公 始为使; 天圣 三年,又以宰相 王冀公 为使。自后元宰继领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颖 ﹞于是击登闻鼓,讼 昉 身任元宰,属北方多警,不忧边思职,但赋诗饮酒并置女乐等事。”

洪钧

(1).指天。《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 李善 注:“洪钧,大钧,谓天也;大块,谓地也。言天地陶化万类,而羣化禀受其形也。” 唐 郑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洪钧齐万物,縹帙整羣书。”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节阴宣阳佐洪钧於宇宙,必当扶忠褫佞植正气於乾坤。”

(2).比喻国家政权。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将以鏘履声而朝紫殿,扩心秤而启洪钧。”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熏灼

亦作“燻灼”。1.烧炙。 明 杨仪 《高坡异纂》卷中:“明旦,忽书中烟起,发视之,惟纸灰一幅宛然,书无纤毫熏灼痕也。”

(2).指如火烧炙。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昔者 玄石 好酒,为酒困,五臟熏灼,肌骨蒸煮如裂。” 清 唐孙华 《摇扇》诗:“炎歊熏灼苦连旬,赖有蒲葵巧製新。”

(3).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汉书·叙传上》:“ 建始 、 河平 之际, 许班 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燻灼。”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昔我 宪宗章武皇帝 ,熏灼威名,兵定八极。”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序》:“故 真定王 再入中书,权贵德望燻灼天下。朝臣得一见与语者,自以为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投虎’、‘割席’、‘名流’的熏灼之状,竟至于斯,则虽报以恶声,亦不为过。”

司马光名句,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