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

王安石杖藜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杖藜》

全文: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
尧桀是非时入梦,固知余习未全忘。

王安石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王安石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书法作品欣赏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东冈

向阳的山冈。《后汉书·周燮传》:“自先世以来,勋宠相承,君独何为守东冈之陂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公命城者改埋於东冈,祭之以豚酒。” 唐 韦应物 《射雉》诗:“走马上东冈,朝日照野田。”

还来

归来,回来。《楚辞·天问》:“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唐 杜甫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诗之三:“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映泉 《白云深处》:“让他去,反正人家会还来的。”

一床

亦作“ 一床 ”。 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礼记·丧大记》:“设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袭一牀,迁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陆游 《北窗》诗:“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牀。” 明 锺恮 《初秋在圣修中孚斋中》诗:“新秋十日易为凉,风遍閒楼只一牀。”

(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

(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勅》:“至於居处,不过一牀之地;雕饰之物,不入於宫,此亦人所共知。” 唐 杜甫 《柴门》诗:“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茅栋盖一牀,清池有餘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于隙见一牀,受光于牖见室央。”

(4).表数量。用于有支架或可搁置者。犹一架。《魏书·源贺传》:“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宋 杨万里 《谢建州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诗:“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5).表数量。用于席子、被褥等。 唐 和凝 《宫词》之三六:“水殿垂帘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郭沫若 《归去来》第四幕:“急忙向后首侧门走进别室去,取了一床毯子来。”

(6).四管笔的合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笔曰牀》:“今人为笔牀架笔,亦四管为一牀也。”

(7).全部乐器的异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他一牀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 李乐娘 。”

王安石名句,杖藜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