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丝始立岁,屏处知命年

张嵲将请乡郡作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张嵲的《将请乡郡作》

全文:
本初休车骑,陶令归田园。
憧憧天壤间,何人无一廛。
惟我若断梗,漂流浙江边。
牵丝始立岁,屏处知命年
虚恬因势使,憔悴仍化迁。
愧无杨仆功,居不外汉关。
又非穉季侠,徒使墙垣穿。
欲收衰病身,迤逦还故山。
风波渺万里,欲去无由缘。
愿窃刺史符,一临江汉壖。
敢同昼绣归,仅比辽鹤翻。
送老得三径,奉亲归九原。
如斯志愿毕,天恩真满泉。
所祈造物心,俯狥人欲偏。
决策在今岁,无令辜愿言。

张嵲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牵丝

(1).佩绶。谓任官。《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 ,解龟在 景平 。” 李善 注:“牵丝,初仕;解龟,去官也。”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坐厌牵丝倦,因从解綬旋。”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一:“牵丝入仕陪元宰,执简排塲见古贤。”

(2). 唐 宰相 张嘉贞 欲纳 郭元振 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 郭 牵其一。 郭 牵得第三女。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剪灯馀话·琼奴传》:“ 耕云 曰:‘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提宗》:“京邸相逢, 温郎 情致,为投诗竟遂牵红。”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陈寅恪 《论<再生缘>校补记》:“今论者竟为之强牵红丝,使成嘉偶,以效法 乔太守 之乱点鸳鸯谱,岂不异哉。”

(3).犹引绳。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4).即牵丝戏。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梁鍠》:“《咏木老人》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鷄皮鹤髮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清 钱谦益 《新岁有感》诗之二:“依社凭丛原是鬼,牵丝刻木总为神。”参见“ 牵丝戏 ”。

(5).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杨再春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笔法·草书》:“草书妙在随势生形,其点画间的连系每以牵丝映带。”

始立

(1).谓三十岁。 清 吴伟业 《海虞孙孝维三十赠言》诗之三:“始立何容减宦情?法曹有弟尚诸生。”

(2).犹始创。 明 吴从先 《<史纲评要>序》:“乃进而求 苍頡 、 沮诵 于始立。递 夏 商 之记言、记事之分为二也。”

屏处

隐蔽之处。《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告 武 ,篋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气尚未平,独坐屏处。”

隐藏;隐居。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薄幽林以屏处兮,荫重景之餘光。”《新唐书·张濬传》:“虽自屏处,然朝廷得失,时时言之。” 明 何景明 《赠清溪子序》:“今年予得告屏处郭西之别业。”

知命

(1)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年逾知命

(2) 认识天命或命运

乐天知命

张嵲名句,将请乡郡作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