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晁,读音作cháo(ㄔㄠˊ),不可读作zhāo(ㄓㄠ)]
一.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周朝时期周景王的幼子子朝,属于以先祖
名字为氏。
在周景王逝世后,几位王子争权夺位,子朝以失败告终。此后子朝的后裔子孙就以朝为姓氏,称朝氏。
在古代,“朝”和“晁”、“鼌(鼂)”三字通用,“晁”即是“朝”的
古字,因此朝氏又成为主要的晁姓支源。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史晁,为政卓著,他的
后代就以先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晁氏。
晁氏一族在西汉朝时期出了一位名臣晁错(
公元前200~前154年,颍川人即今河南禹州),他锐意大汉帝国的
政治改革,在汉文帝时任太常
掌故,奉命从伏生受今文《尚书》。后任
博士、太子
家令,
深受太子刘启的宠信,被称为“智囊”。他主张重农,又力主削弱诸王
势力。刘启即位为汉景帝以后,晁错迁为内史,后升任御史大夫,位列
三公。因他向汉景帝进《削藩策》而被诸藩王怨恨,是故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藩七国藉口“诛晁错,清君侧”,发动了
大规模的叛乱。
在
巨大内外压力下,一批被吴王收买了的朝中大臣,包括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三公九卿”乘机弹劾晁错,拟订的罪名也很严重,是“亡臣子礼,大逆无道”;申请的处分,则是“错(晁错)当要斩(腰斩),父母
妻子同产无少长皆
弃市”,也就是将晁错不分
家族亲人无论老幼统统砍头。“弃市”是汉景帝时确定的一种死刑,意谓“刑人于市,与众弃之”。陶青、陈嘉、张欧等还对汉景帝说:“只要
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
诸侯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
回去了。”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为了缓解大汉王朝的内外
矛盾,汉景帝对这个弹劾批示“制曰可”(
同意)。
当即,派中尉陈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穿上朝服,跟着陈嘉上车走了。车马
经过长安东市,陈嘉
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
下车听诏。
随即陈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后面
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
维护汉家
天下的晁错,竟这样地含冤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之后,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
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当他听说要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
也是个皇帝,
为什么要下拜?”
大汉军营里有个将领邓公,当时到长安向汉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便问他:“你从军营里来,知
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吴、楚等诸王愿不
愿意退兵?”
邓公愤愤地说:“吴王为了 * 已经
准备了十几年了,这次只是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
恐怕以后谁也
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了大错事,但
后悔已来不及了。
亏得亲信大将周亚夫颇能用兵,他先不跟吴、楚等藩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大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
然后,周亚夫才发动精兵一鼓出击,把吴、楚两藩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藩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藩国也很快就纷纷垮了。不到三个月
时间,汉朝廷军队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后,
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藩王位,
但是从那以后,诸侯王就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但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
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
巩固下来。只是冤死了一个晁错。
当时,晁错的
许多后代子孙
家人为避此冤祸而改为朝氏,而汉景帝派去搜杀其家族人等的
执行人陈嘉,其手下的领兵校尉根本就不懂得“晁”和“朝”
实际上是同一个字,因而稀里
糊涂地放过了晁错的这批子侄后代,该支朝氏一
直流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
民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有朝鲁图德氏(意为“永恒的岩石”),其汉化姓氏中有朝氏,另外也有以晁氏、曹氏、乔氏为姓氏者,均为朝鲁图德氏汉化之姓氏,属于以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氏。另外,也有以石氏为汉姓者,因蒙语“朝鲁”即为“石头”、“岩石”之意,属于以汉化译义为氏。
回族的源本姓氏中原无“朝”氏,应为蒙古族人入籍回族后方有该朝氏。蒙古族人融于回回民族之中,从元朝中期就
开始了,据史籍《多桑蒙古史》引古波斯学者《史集》所
记载:“安西王阿难答所率十五万蒙古兵大半
信仰 * 教,变成了回回人”。到了明朝初期,禁胡语、胡服、胡姓,使部分蒙古人加入到回回
行列,还有明朝时期归附的蒙古人也有些成了回族人。在今西北回族聚居区
仍然有脱、妥、铁、帖、达、朵、火、贴、燕、何、塔、忽、萨、合、和等姓氏,对这些姓氏考察,其
几乎都来源于蒙古族人的姓氏。此说有待进
一步考证。回族朝氏如今主要分布在
中国西北地区。
得姓始祖:王子朝。
从历史文献上考证,在中国古代,晁、鼌(鼂)、朝三字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经常被通用。依照典籍《
风俗通》上的记载,晁氏是卫国大夫史晁之后。而在史籍《史记•晁错传•索隐》上记载说:“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史籍《通志•氏族略》一书则指出,这个家族的始祖,是周景王的
儿子王子朝,或是卫国大夫史晁(又作史鼌)。据典籍《鼠璞》上的记载,晁氏是由朝氏而改的。这样推算起来,朝氏、晁氏的得姓至少已经有两千五百年
左右的历史。追本求源,他们都是周文王姬姓后裔。故朝氏后人奉王子朝为得姓始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为
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
之一,治
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
姑臧城:治所在今
甘肃省武威县。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军事重镇。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
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
黄河以北地区。
2.堂号:
智囊堂:汉朝晁错,为太学掌故,文帝派他跟伏生学习《尚书》。人称他为智囊。汉景帝的时候他是御史大夫。
学书堂:汉朝晁错,为太学掌故,文帝派他跟伏生学习《尚书》。人称他为智囊。汉景帝的时候他是御史大夫。
五 历史名人
朝志国:(公元1944~今),蒙古族;
内蒙古镇黄旗人。二连浩恃市农业银行行长,经济师。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60年9月~1979年8月任西苏人民银行基层营业所会计、信贷员、支行农金股副股长、股长;1979年9月~1981年2月任农行西苏旗支行社队信贷股股长;1981年3月~1984年9月任农行阿巴嘎旗支行副行长,
主持全局工作;1984年10月~1987年10月任农行乌拉盖支行行长;1987年11月~1993年2月任农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农牧信贷科科长;1993年3月~1997年6月任农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总稽核。
1997年7月至今任农行二连浩特市支行行长、
党组书记、支委会书记。
朝福林:(公元1947~今),回族;河北廊坊人。
河北廊坊市安次区职教中心党支 * ,安次区第三、四届政协委员。
朝歌乐:(公元1947~今),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人。
著名电影工作者、美术家。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电影公司副经理,二级美术师。1963年参军在蒙字156部队政治处任美术员兼职电影放映员
职务。1969年转复地区电影公司工作,长期从事电影
宣传。
他专长书画、电影宣传画作品参加内蒙电影宣传画画展,先后两届参展并获奖,宣传论文入选《电影大世界》,专业论文集作为专职作者为电影事业做出了
一定贡献。获得中国电影公司
颁发的《从事电影工作三十年贡献》
荣誉证书并入载《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电影
经营管理英才集》等,1998年被国际美联授予国际银奖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个人绘画风格的油画作品前后选入《中国当代美术
书法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百年中韩书画名家
大师精品大典》、《中国美术选集》、《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油画《花溪》荣获
共和国
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一等奖。
现为中国内蒙古美协会员,国际美术家
联合会预备会员,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世界禅
文化联谊会理事、国际美联中韩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朝 鲁:(公元1948~今),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呼和浩特市畜牧副食品局畜牧科长。
由其独著
和合著的,并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
著作有:《呼和浩特市综合农业区划》、《呼和浩特市畜牧业区划》、《呼和浩特市草地资源调查》、《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品种资源》、《呼和浩特市人口
增长与副食品供应
研究》、《改革
开放以来的二十年--呼和浩特市畜牧业成就
辉煌》等主要作品。
其
参与的《综合农业区划》和《畜牧业区划》,获
国家农业部科技
成果二等奖、自治区一等奖和市长
特别奖,《内蒙古草地资源调查及其开发
利用研究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和浩特市畜牧业“14213工程”项目》获市长特别奖。
朝 鲁:(公元1954~今),蒙古族;内蒙古察右后旗人。四子王旗城乡建设环境
保护局
局长。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号王旗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7~1983年在四子王旗第一小学
任教;1984~1987年在四号王旗委
组织部任干事;1988~1990年在四号王斌劳
动人事局任副局长;1990~1993年在四子王旗老于局任局长;1994年3月~1999年3月在四号王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局任副局长,分管土地管理工作。
亲自主持完成了乌兰花镇基准地价
评估,全旗上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草牧场划定、土地变更调查,清理
整顿土地市场、乌镇城镇地籍调查,全旗“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宋体建设用地使用证”登记发证和档案升级达标等七大项
基础工作,为加强土地管理
奠定了科学
依据。
其参与的《乌镇地价评估》项目获国土资源部
优秀成果二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身镇地清调查》经区盟验收达国家资源部优秀等级,《档案管理》晋升为自治区二级。
1998年主持全局工作期间,局被评为自治区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被盟行署评为完成土地管理工作
目标突出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攻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朝 克:(公元1958~今),鄂温克族,全名杜拉尔·敖斯尔·朝克;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人。中国社会科学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蒙语文学专业毕业,全国人大代表。
“敖斯尔”是他父亲的名字,而“杜拉尔”则承袭了先祖的名字,这是鄂温克人命名的
传统,
希望后代有先祖一样优良的品性。1958年,朝克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濒临着草原与
森林的南屯镇,在这片士地上,居住着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汉等多种民族。小时候,朝克在
家里说鄂温克语,在学校讲蒙语,汉语是他接触较晚的一种语言,高中毕业时,才真正熟练掌握。
高中毕业后,朝克在当地的牧场
度过了几年的知青
生活。1978年2月,朝克参加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蒙族语言文学系学习。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朝克就迷上了语言学,在阅读了一些语言学著作之后,他隐约地感到,自己从小就讲的那几种民族语言,
似乎蕴含着无限的奥妙,从此北方各民族语言成了
吸引他不断
探寻的
神秘领地。
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鄂温克语的语言结构》,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看中,朝克成为其下属的民族研究所的成员之一。1988年,朝克通过了日本国费生的考试,
进入东京外
国语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在日本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他除了按期完成博士生众多的课程之外,还用
日文撰写了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两本专著,并利用空余时间在日本十六所大学开办专题讲座。
在被问到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多的学术成就时,朝克打趣说,“这可能是我们家族的遗传基因比较好,因为我们一家子就出了四个博士。”除他之外,朝克的妹妹卡丽娜是中国民族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弟弟朝格查是日本千叶大学文字博士,妻子汪丽珍(满族)是中国民族大学的文字博士。
谈到自己的专业和人大代表职责时,朝克说,语言研究和人大代表的工作
之间并不产生矛盾。
当然作为共和国的一名人民代表,为履行人大代表的
义务和
责任,经常参加各种会
议和视察活动,确实占用了不少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但每当想起为国家的强盛、
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事业的
繁荣、为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一点贡献的时候,他就会感到
由衷的
欣慰。
朝克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了有关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议案。
朝鸿男:(公元1960~今),北京人。著名商业美术家。
*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获日本筑波大学美术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大地画会常务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协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远涉川藏
高原,近赴晋冀大地,
漫游于高山大海之间,以
激情和汗水创作出乡土
气息浓郁的绘画作品,其艺术上
追求返朴归真的
理想境界,其风格上主张中西文化的
沟通,强调把西洋画的光影
效果融合在中国画的书法线条之中,力求使作品达到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其作品
多次参加全国级大型美展,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百六十余幅,另外作品远销海外。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朝鸿拍摄了专题艺术片《大地之旅》并向海外播出。其名字被编入《中国当代诗书人才博览》、《中国艺术精品展图录》等多种辞书。1993年2月,北京
蓝天出版社出版《朝鸿速写集》向国内外发行,
受到美术界的肯定和好评。
1996年《晚祷》获日本柏市美术展大奖。作品润格:每平方尺800~1000元人民币。
朝 鲁:(公元1967~今),蒙古族;内蒙古镇黄旗人,内蒙古自治区银黄旗财政局副局长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0年9月在旗财政局参加工作,1990年9月~1993年10月在会计事务股任科长,1993年10月一1996年2月任会计股股长,其中1995年5月~1996年2月兼任农财股股长,1996年2月至今担任财政局副局长职务。1998年12月开始在哈音哈日瓦苏木挂职任副书记,哈登苏木嘎查党支部副书记。
曾经被评为全区、全盟财政系统先进个人,全旗优秀职工,1998年5月~8月参加全盟中
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