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全文
上联:清慎勤万口同碑,即今宦橐萧然,犹有中台传谏草;
下联:诗书画一朝绝笔,令我征帆到此,不堪东阁吊官梅。
对联备注:
(清-黄体芳《挽何金寿联》)
参考注释
清慎勤
清廉、谨慎、勤勉。《三国志·魏志·李通传》“以宠异焉”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李秉 ﹞尝答 司马文王 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於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后用以为官箴。衙署公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 梁启超 《新民说·lun3公德》:“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即今
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宦橐
犹宦囊。指因做官而得到的钱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对 白氏 道:‘我先人出仕三十餘年,何尝有此宦橐!我一来家世清白,二来又是儒素。只前次所赠,以足度日,何必又要许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就中邑令,尤为人所乐就。盖宦橐之入,可以结交要路,取誉上官。”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之作》诗:“时平宦橐穷民力,乱起兵尘费国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孽报》:“不数年太守死,而美人星散,宦橐萧然。”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中台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谏草
谏书的草稿。《三国志·魏志·贾逵传》“然 太祖 心善 逵 ,以为丞相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逵 受教,谓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实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諫也。’乃建諫草以示三人。”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诗:“避人焚諫草,骑马欲鷄栖。”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当年諫草烈秋霜,国士同声振庙廊。”
书画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作为艺术品的书法和绘画
书画展览会
一朝
[once;in one day]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绝笔
(1) [last words written before one’s death]∶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或所作的字画
(2) [the last work of an author or painter]∶作者或画家的最后的作品
(3) [stop]∶停笔不再写下去
《春秋》绝笔于鲁哀公十四年
征帆
指远行的船。 南朝 梁 何逊 《赠诸旧游》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宋 张先 《离亭宴》词:“更上玉楼西,归雁与征帆共远。”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征帆自北来,晚泊 吴江 湄。”
不堪
(1)
[utterly;extremely]∶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too bad]∶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东阁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官梅
官府所种的梅。 唐 杜甫 《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按, 南朝 梁 何逊 为官在 扬州 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 宋 黄庭坚 《雨中花慢》词:“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新年欢计,断送春色,桃李成阴。” 清 赵翼 《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陋彼 孤山翁 ,徒夸疎影横,官梅与野梅,固难一例评。”按, 孤山翁 指 宋 林逋 。因其隐居终老 孤山 ,故称。其《山园小梅》诗云:“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对联推荐
对联:桧问汝岂知乎回思宋室专权而今安在荣华如梦富贵如云生前费力皆空徒剩骂名传万古
长联,戏台对联:作叶与叶想作非叶即叶想庶几乎扫叶
名胜,南京对联:听百尺涛声最难忘铁马金戈万里游踪真腊棹
名胜,台湾对联:万里春潮溶八方锦绣 九天晓日流五色云霞
春联,9字春联对联:天申大野驰神骏 甲子韶年正吉祥
题赠,7字对联对联:白发消穷达; 青山傲古今。
名人名家,6字对联对联:先王制礼有常经,非汉唐后迂儒所及;
名人名家对联:杏村沽酒 柳苑飞花
清明节,4字对联对联: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
名胜,太原对联:彭城魁元无双士 雍巫疗馔第一家
题赠,7字对联对联:气爽天高经营伊始 日增月盛利益均红
开业,商业开业,8字对联对联:一柱撑天东带黄河明献瑞
名胜,黄河,11字对联对联:游乐乎出繁冗喧哗以外 观止矣在虚无缥缈之间
名胜,云南,10字对联对联:江山秀丽春增色 事业辉煌虎更威
春联,虎年,7字春联对联:未如何逊无佳句 须信渊明是可人
其它,7字对联
诗词推荐
- 辙迹平生今始到,元知乐土是江乡李曾伯《己酉赴桂过抚州樟原得雨》
- 哀声歌举送英雄山主《临江仙》
- 野衔天去尽,山夹汉来深李频《汉上送人西归》
- 当年把臂入龙山,犹记相逢醉梦间陈知柔《环翠亭》
- 天上无,地下无,四明山色开画图释心月《布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