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简迁国子博士

作者:洪迈 朝代:宋代

送杨简迁国子博士原文

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
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
曩岁天旱苦,赤地无余遗。
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
采薇有时尽,讵能救工饥。
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
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
大家贮陈粟,出糶不敢迟。
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
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
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
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
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
桥山未迄役,酌饯疎酒卮。
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

诗词问答

问:送杨简迁国子博士的作者是谁?答:洪迈
问:送杨简迁国子博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迈的名句有哪些?答:洪迈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墨绶

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后汉书·蔡邕传》:“墨綬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綬”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宋 司马光 《送上雒王推官经臣》诗:“墨綬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

国子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

(2).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 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 ,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 艺 字 世文 ,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国子监之讹》:“ 汉 以前,统名太学…… 晋 咸寧 间,始专名国子, 隋 又改学为监。”

邑人

同邑的人

率妻子邑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谒于邑人。

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万户

(1).一万户。《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人。 宋 陈师道 《赠魏衍》诗之二:“寧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2).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3).官名。 金 初设置, 元 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诸路万户府各设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设官与诸路万户府同。参阅《元史·百官志七》。

遮道

犹拦路。《史记·陈涉世家》:“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 陈 …… 陈王 出,遮道而呼 涉 。”《梁书·刘孝绰传》:“小生之詆,恐取辱於 卢江 ;遮道之奸,虑兴谋于从事。” 唐 高骈 《赴西川途经虢县作》诗:“红额少年遮道拜,殷勤认得旧将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见有挑葵花灯来者,遮道苦求,可免灾难。”

婴儿

(1) 初生的幼儿

(2) 一周岁内的儿童

(3) 道教称铅为“婴儿”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西游记》

(4) 又如:婴儿姹女(道教称铅和汞)

曩岁

往年。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卷二:“太常少卿 陈公 希亮 ,曩岁刺 宿州 厅事,后门常扃钥。”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溯曩岁盖簪之盛,既皆睽迸。”

天旱

谓久不雨。《淮南子·本经训》:“天旱地坼,凤皇不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时天旱, 倪 问 輅 雨期, 輅 曰:‘今夕当雨。’”

赤地

光秃秃的土地;灾荒后的不毛之地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誓把赤地变沃野

无余

没有剩下的

一览无余

饥殍

亦作“ 飢莩 ”。1.极其飢饿。《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漂薄风波,絶粮茹草,飢殍荐臻,死者大半。”

(2).饿死者。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李桢像赞》:“ 正德 五年, 关 下大水,飢莩载涂。” 郭沫若 《蜩螗集·司派狂》:“同是中华好儿女,谁宁飢莩倒路旁?”

极其飢饿。饥,通“ 飢 ”。《旧唐书·德宗纪上》:“本其所以,罪实在予,万姓何辜,重罹饥殍。”

百辈

上百位。言人多。 明 张居正 《杂著》:“使 始皇 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即有 刘 项 百辈,何能为哉!”

上山

(1) 爬山,进山

上山拾草

(2) 〈方〉∶指人死亡,埋葬

(3) 〈方〉∶蚕的上簇

谁也料得到这些“宝宝”上山前还得吃多少叶。——茅盾《春蚕》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讵能

岂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 东山 ,怀哉詎能忘。”

慨然

(1) 形容感慨

慨然长叹

(2) 形容慷慨

慨然相赠

顾自

径自;独自。 叶圣陶 《一篇宣言》:“其余几个人好像没有听见我的话,顾自看他们的教本,批他们的笔记。”《文艺月报》1957年第11期:“小师弟迅速地离开了太师母,顾自去烧饭了。”

昧爽

(1).拂晓;黎明。《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 商 郊 牧野 。”《孔子家语·五仪》:“昧爽夙兴,正其衣冠。”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三:“九时就寝,昧爽即兴。”

(2).犹明暗。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全质》:“昧爽之交,﹝ 李全质 ﹞假寐於 沂州城 横门东庭前。”《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

厅事

官署视事问案的厅堂

厅事之东北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日暮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日暮时分,炊烟袅袅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旋归

回归。语出《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邦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唐 韩愈 《南山诗》:“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復奏。” 宋 章炳文 《搜神秘览》:“ 旻 之妻已私謁隣比,欲讲终身之好,候旋归,将致毒谋。”

大家

(1) 巨室,世家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艺苑品题有大家之目,自论诗者推李杜始。——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

(3) 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4) 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5) 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

陈粟

陈年的粟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仓无陈粟,府无餘财。”《汉书·文帝纪》:“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偷儿

窃贼;小偷。《晋书·王献之传》:“﹝ 王献之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 献之 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唐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謁客唯题凤,偷儿欲覘毡。”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因为被人偷过一次,也不能疑心世界上全是偷儿。”

狗鼠

比喻品行卑劣的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亡人魄持其家》:“时有 汉直 ,为狗鼠之所为。”

锄治

(1).耕锄整治。《书·仲虺之诰》“肇我邦予 有夏 ,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 孔 传:“始我 商 家国於 夏 ,世欲见翦除,若莠生苗,若秕在粟,恐被锄治簸颺。” 元 王祯 《农书》卷三:“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餘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

(2).引申为铲除、消灭。 严复 《原强》:“非数十百年薄海知亡,君臣同德,痛锄治而鼓舞之,将不足以自立。”

平时

(1) 通常的普通的时候(区别于特定的或非常时候)

(2) 指平常时期(区别于非常时期,如战时、戒严时)

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沉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 * 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母慈

(1).母亲慈爱。《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 孔 传:“天与我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唐 杜甫 《遣兴》诗:“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2).指雌性动物对幼仔的爱。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麰麦

大麦。《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 赵岐 注:“麰麦,大麦也。”亦泛指麦。《梁书·元帝纪》:“麰麦两穗,出於 南平 之邦。” 宋 曾巩 《喜晴》诗:“眼明意豁万事快,预喜来年麰麦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岁漕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曰麰麦,入京仓,供内府之用。”

比屋

(1).所居屋舍相邻。《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荀彧 进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荆州 还,后至 许 ,见侍中 耿纪 ,语终夜。尚书令 荀彧 与 纪 比屋,夜闻 畿 言,异之……遂进 畿 於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罗 与 贾 ,比屋而居。”

(2).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有策名於朝而称门生於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魏书·袁翻传》:“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罗邺 《牡丹》诗:“落尽春红始见花,花时比屋事豪奢。” 宋 司马光 《乞罢陕西义勇札子》:“ 陕西 之民,比屋凋残。” 明 高启 《大水》诗:“ 东江 入门流,比屋如败船。”

(3).借称老百姓。《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由是文武百辟,岳牧羣贤,至於比屋之伦,尽祝当阳之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务俾比屋同沾实惠,小民咸受更生,用称朕子爱元元、抚育安全至意。”

流移

(1).流亡;迁移。《后汉书·朱穆传》:“百姓荒饉,流移道路。”《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 ﹞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 宋 司马光 《论赈济札子》:“凡人情恋土,各愿安居,苟非无以自存,岂愿流移他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东起义前后清方档案》:“若各乡復以畏清乡之故相率流移,全局可立形瓦解。”

(2).指流离失所的人。 宋 李纲 《与折仲古龙学书》:“境内盗贼,悉已净尽,流移归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卿宜务忠实以革欺诞,施威信以戢溃衄,广惠爱以抚流移。”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 关 中。” 梁启超 《袁崇焕传》第二节:“ 廷弼 兼程冒雪,徧閲形势,招流移,缮守具,简士马,肃军令,主固守不浪战。”

史牒

亦作“ 史谍 ”。犹史册。《晋书·隐逸传·辛谧》:“ 伯夷 去国, 子推 逃赏,皆显史牒,传之无穷。”《陈书·高祖纪上》:“既景焕於图书,方葳蕤於史谍。” 宋 王安石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壮志异时开史牒,妙龄终日对书龕。”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流传入史牒,后人争詆諆。”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于今

(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一廛

(1).古时一夫所居之地。《周礼·地官·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莱百畮。” 孙诒让 正义:“古制田百畮而中有廛,因谓百畮之地为一廛。”《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2).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唐 柳宗元 《柳长侍行状》:“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室以聚其族属。” 宋 范成大 《南徐道中》诗:“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桥山

(1).山名。在今 陕西省 黄陵县 西北,相传为 黄帝 葬处。 沮水 穿山而过,山状如桥,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崩,葬 桥山 。” 裴駰 集解引《皇览》:“ 黄帝 冢在 上郡桥山 。”后因以借指 黄帝 陵墓或帝王陵墓。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山陵之建也,以公检校将作大匠。游衣 汉 寝之外,抱剑 桥山 之下。” 唐 张祜 《宪宗皇帝挽歌词》:“ 桥山 非远地,云去莫疑峯。”

(2).山名。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东南。上有 黄帝 和 唐尧 庙。《魏书·太宗纪》:“幸 桥山 ,遣使者祠 黄帝 、 唐尧 庙。”

酒卮

亦作“ 酒巵 ”。盛酒的器皿。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北史·魏濮阳王顺传》:“以银酒卮容二升许,悬於百步外,命善射者十餘人共射,中者即以赐之。”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之二:“ 庐山 南堕当书案, 湓水 东来入酒巵。” 郁达夫 《南天酒楼饯别映霞》诗之一:“自剔银灯照酒卮,旗亭风月惹相思。”

路人

(1) 行人,过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送君

鼓的别称。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