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大通偈

作者:释慈辩 朝代:宋代

答大通偈原文

黑相白相,担枷过状。

了不了兮,无风起浪。

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于《止观》深有所契,每与禅衲游。尝以道力扣大通,通一日作书寄之。师发缄睹黑白二圆相,乃悟。答偈云云。)。

诗词问答

问:答大通偈的作者是谁?答:释慈辩
问:答大通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注释

1. 押漾韵

2. 《五灯会元》卷一六 《五灯会元》:(师

参考注释

白相

(1) 〈方〉∶游玩;玩耍

我们白相了多年

(2) * ;玩弄女人

过状

递交文状、诉状。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张长史》:“ 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 宋 欧阳修 《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 蒋礼鸿 曰:“过状是送进文状。”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过》。

不了

(1).不明了;不明白。《春秋·庄公二四年》“ 郭公 ” 晋 杜预 注:“自 曹羈 以下,《公羊》、《穀梁》之説既不了,又不通之於 左 氏,故不採用。”

(2).未完;没完。《晋书·庾纯传》:“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后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王翁 夫妻﹞虽不知这些情头,晓得冤债不了,惊怖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象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

(3).常置动词后,强调动作的不可能。 唐 韦应物 《温泉行》:“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 杜陵 一男子。” 张天翼 《最后列车》:“不干鬼子咱们活不了!”

(4).谓不能了结。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夫壹意欲战,则将使彼不能转圜,兵连祸结,致成不了之局。”

无风起浪

原为佛教语。 唐 希运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达摩 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后多用以喻平白无故地生出是非;凭空引起事端。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 富童儿 之言惯会无风起浪,如何听得?”亦作“ 无风生浪 ”、“ 无风作浪 ”。 清 严如煜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山内差役多客民充当,无风生浪,遇棚民有事,敲骨吸髓,弁兵附和为奸。” 鲁迅 《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原文云:却于‘她’字没有讽过。答曰:那是译She的,并非无风作浪。”按,《太平御览》卷六十引《海内十洲记》:“ 蓬丘 者, 蓬莱 也……别有 圆海 绕山, 圆海 水正黑,而谓之 冥海 ,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 唐 白居易 《初入峡有感》诗有“未夜黑巖昏,无风白浪起”之句,或以为为此语所本。

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干什么?

在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太湖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2250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止观

(1).停下来观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 。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2).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法苑珠林》卷一○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 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 ,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禅衲

(1).僧衣。 宋 曾慥 《类说·衡山老虎》:“食讫,即脱班衣而衣禪衲,熟视,乃老僧也。”

(2).以指僧人。 明 袁宗道 《巡抚福建右副都御史傅野司公墓志铭》:“公为太常时,常与同里一禪衲谈衲。”

道力

因修道而得之功力。 南朝 梁元帝 《香炉铭》:“苏合氤氲,非烟若云,时穠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尽,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薰。” 唐 吕岩 《敲爻歌》:“得者须由道力人,道力人,真散汉。” 宋 惠洪 《二十日偶书》诗之二:“临事无疑知道力,读书有味觉身闲。”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思重见,凭着咱道力无边,特地把神通显。”亦指一般的修养功夫。 梁启超 《新民说》十:“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品格第一大事,善观人者每於此覘道力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然而我的师父究竟道力高深,他不说戒律,不谈教理,只在当天大清早,叫了我的三师兄去。”

大通

(1).犹大道。《庄子·大宗师》:“ 颜回 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成玄英 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故古人仰準阴阳,俯协刚柔,中识理性,使三才相善,同会於大通,所以穷理而尽物宜也。”

(2).通于大道。谓顺应自然。《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服不视,行不观,言不议,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穷,异而不见怪,容而与众同。无以名之,此之谓之通。”

(3).谓宽宏豁达。 晋 陈寿 《表上诸葛氏集目录》:“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4).谓大亨通,吉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今年是大通之年,我有心待交他将着 刘二 两口儿骨殖还乡,认他伯父。”

通一

谓融通为一。 汉 贾谊 《新书·道德说》:“外内通一,则为得失。”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礼》《乐》二记,虽载圣人之法……未能通一纯实,故时有齟齬不安者。”

作书

(1).谓作典册。《国语·楚语上》:“ 武丁 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3).创制文字。《韩非子·五蠹》:“古者 苍頡 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苍頡 固以知之矣。”

(4).写信。《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唐 李善 注:“太祖遣 徐劭 孙郁 至 吴 ,将军 石苞 令 孙楚 作书与 孙皓 。 劭 至 吴 ,不敢为通。”

(5).谓写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 ,方作书,落笔於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6).练字;写字。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髮毕肖。”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作书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发缄

揭开器物或书札的扎束或封口。 唐 独孤及 《清簟赋》:“发缄而冰气惊客,入座而波文满目。” 唐 李商隐 《为河东公谢相国京兆公启》:“伸纸发缄,悸魂流汗。”《元史·成宗纪一》:“凡上封事者,命中书省发缄视之,然后以闻。”

黑白

(1) 黑色和白色的统称

(2) 比喻是非、善恶、清浊

圆相

佛教徒参禅,在地上或空中画一个圆圈,叫“圆相”。《景德传灯录·慧忠国师》:“师见僧来,以手作圆相,相中书日字,僧无对。”《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法空长老 手捻火把;打个圆相。”

云云

如此,这样

他来信说读了不少新书,很有心得云云

鸟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明· 魏禧《大铁椎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