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高秘书谒陆待制二首原文
海上三神宅,人间陆放翁。谈谐诗雅咏,任己易屯蒙。
松竹当姬侍,鸥禽是仆童。
后来那可计,应有不如公。
诗词问答
问:次韵高秘书谒陆待制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泂
问:次韵高秘书谒陆待制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三神
(1).指天神、地祇、山岳。《史记·司马相如传》:“挈三神之驩,缺王道之仪,羣臣恧焉。” 司马贞 索隐引 如淳 曰:“谓地祇、天神、山岳也。”《汉书·扬雄传上》:“感动天地,逆釐三神。”
(2).道教指人体三丹田之神。《黄庭内景经·隐影》:“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歘游遨无遗忧。” 梁丘子 注:“三神,三丹田之神也。”
(3).指三尸神。《黄庭外景经·中部经》:“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神,一本作“ 阴 ”。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谈谐
说笑。 晋 陶潜 《乞食》诗:“谈谐终日夕,觴至輒倾杯。”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我那孩儿生的十分聪明智慧,谈谐歌舞,搊筝拨阮,品竹分茶,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一艺成,赏奇攻瑕,不隐不阿,谈谐閒作,心神洒然。”
雅咏
谓风雅地吟唱。《晋书·隐逸传·陶潜》:“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文简褚彦回碑文》:“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于京国。”
屯蒙
(1).《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万物初生稚弱貌。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在昔天地闭,品物属屯蒙。”《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自 文明 草昧,天地屯蒙。” 胡三省 注:“屯者物之始,蒙者物之穉,言后称制之初,犹天地生物之始。” 元 范康 《新水令·乐道》套曲:“晓屯蒙否泰交,知消长盈虚意。”
(2).《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蹇滞、困顿。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 唐 白居易 《忆微之》诗:“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屈原 之忠贞逐於 楚 , 张仪 之利口鞭於 梁 ,皆士之屯蒙,莫能自异。”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壬岁屯蒙,变生肘腋。”
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姬侍
侍妾。《北齐书·上洛王思宗传》:“便纵酒肆情,广纳姬侍。”《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初尚父 郭子仪 病甚,百官造省,不屏姬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使数卒鲜衣袒臂,奉其酒饌。姬侍环於他客,杯盘狼藉。” 清 俞正燮 《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第侧建横窗,络以丝绳,为姬侍窥覘之地。”
仆童
未成年的仆人。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辕马蹢躅鸣,左右泣僕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僕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应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渡 江 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