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词典网
下载APP | 投稿 | 网站地图 | 放到桌面
位置:首页>> 好词好句>> 组词>> 迹组词_迹字怎么组词_迹组词有哪些_带迹字的词语

迹组词_迹字怎么组词_迹组词有哪些_带迹字的词语

好词好句 组词 发布时间:2020-01-30 18:08:09 

标签:迹,迹组词,迹字怎么组词,迹组词有哪些,迹开头的词语,迹结尾的词语

迹的解释: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笔画数:9;
部首:辶;
笔顺编号:413234454

迹怎么写好看:

迹怎么写好看
迹怎么写好看

迹开头的词语:

  1. 迹象
  2. 指表现出来的不明显的现象失败的迹象详细解释亦作蹟相。亦作跡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清百一居

  3. 迹地
  4. 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5. 迹痕
  6. 犹痕迹。蒋光慈莫斯科吟回忆过去所遗留的一点一点地迹痕,哭泣呢怨恨呢欢笑呢还是留恋呢

  7. 迹印
  8. 痕迹。巴金电三我也知道过去的生活在一个人的心灵上留下的迹印是很难消灭的。巴金忆忆那许多被我爱过的生命在我的心上刻划了那么

  9. 迹行
  10. 亦作蹟行。指行为。管子正世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停止不前。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恐惧而悼慄,危视而蹟行。

  11. 迹射
  12. 谓寻踪射击。汉书王尊传会南山羣盗傰宗等数百人为吏民害,拜故弘农太守傅刚为校尉,将迹射士千人逐捕。颜师古注迹射,言能寻迹而

  13. 迹人
  14. 周代掌管狩猎之官。周礼地官序官迹人,中士四人。郑玄注迹之言跡,知禽兽处。孙诒让正义此迹人亦掌踪迹禽兽,知其所藏之处。左传

  15. 迹捕
  16. 亦作蹟捕。跟踪追捕。新唐书李密传转匿大侠王季才家,为吏迹捕,復亡去。新唐书裴伷先传岁餘,逃归,为吏蹟捕,流北庭。宋史单煦

  17. 迹蹈
  18. 亦作蹟蹈。重复走过的路。淮南子本经训接径歷远,直道夷险,终日驰騖而无蹟蹈之患。

  19. 迹水
  20. 亦作跡水。脚印中的水。形容水小。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于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于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

  21. 迹兆
  22. 亦作蹟兆。踪迹和征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小人日泛烟波,游四方,终岁十餘月,常 * 离桑梓,被妖物蛊杀吾弟。归甚悼恨,誓

  23. 迹相
  24. 见迹象。

  25. 迹附
  26. 追随依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同时也杀了宗楚客和晋卿,因为他们迹附韦后。

  27. 迹响
  28. 亦作蹟响。踪迹和声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归而察之,并无蹟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猎犬躡履外窥,渺无蹟响。返身周视,都无

  29. 迹状
  30. 亦作跡状。亦作蹟状。行迹,迹象。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时禁中失火涓因歷壖囿,按据迹状,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宋欧阳修论台谏官

  31. 迹察
  32. 寻迹察访。汉书刘向传今以陛下明知,诚深思天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颜师古注寻其餘迹而察之。

  33. 迹索
  34. 亦作跡索。跟踪搜索。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又遣士郑像出城传消息,或以语恪,恪遣马骑寻围跡索,得像还。

  35. 迹访
  36. 亦作跡访。寻访。宋沉辽伯少卿埋铭虽身在都下,然未尝游权执门,唯跡访道术方士,购求古书为事。

  37. 迹盗
  38. 跟踪查捕盗贼。新唐书张善相传大业末为里长,督兵迹盗,为众附赖。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五曾明仲治郡,善用耳目,於迹盗尤有法。

迹结尾的词语:

  1. 足迹
  2. 脚印雪地上的足迹详细解释亦作足蹟。脚印行踪。庄子胠篋足跡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汉桓宽盐铁论诛秦舟车所通,足迹所

  3. 奇迹
  4. 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经济奇迹详细解释见奇迹。亦作奇跡。亦作奇蹟。不平凡的事情。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无知叡敏,独昭奇迹。

  5. 鸥波萍迹
  6. 比喻闲适自由的隐者生活。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跡,足寄此生。

  7. 印迹
  8. 痕迹踪迹成长道路上留下的印迹详细解释痕迹,踪迹。老舍骆驼祥子二十看着这些印迹,他想起东西,想起人,梦似的都不见了。李瑛诗

  9. 墨迹
  10. 用墨留下的残迹指某人手迹这是张大千的墨迹详细解释见墨迹。亦作墨蹟。亦作墨跡。墨色的痕迹用墨钩勒的线条。宋沉括梦溪笔谈书画

  11. 事迹
  12. 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英雄事迹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的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谈骨气详细解释事情的

  13. 轨迹
  14. 点在空间移动的路径其位置受某一指明的定律支配的全部点比喻人生的经历。如人生轨迹详细解释亦作轨跡。途径。汉贾谊新书保傅秦之

  15. 无迹
  16. 亦作无跡。没有踪影没有痕迹。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下李惠登为政清浄无

  17. 混迹
  18. 杂身其间详细解释见混迹。亦作混跡。谓使行踪混杂在大众间。常有隐身不露的意思。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毁容怀赤紱,混跡戴黄巾。

  19. 销声敛迹
  20. 犹言销声匿迹。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然畏潁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跡,惟恐人知。

  21. 举迹
  22. 发迹。北齐书文宣帝纪自举跡藩旟,颂歌总集,入统机衡,风猷弘远。

  23. 应迹
  24. 符合心迹。宋程颢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论衡之问

  25. 不迹
  26. 不循法度。诗小雅沔水念彼不蹟,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毛传不蹟,不循道也。郑玄笺诸侯不循法度,妄兴师出兵,我念之忧

  27. 痕迹
  28. 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如船的航迹足迹线或轮辙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他的写作有着草率的痕迹详细解释见痕迹。亦作痕跡。亦作痕

  29. 陈迹
  30. 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

  31. 发迹
  32. 指人脱离困顿状况而得志兴起他的发迹史不值一提详细解释亦作发跡。亦作发蹟。犹兴起。谓立功扬名。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

  33. 蹑迹
  34. 亦作躡蹟。亦作躡跡。追踪跟踪。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缓轡待机,追奔躡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躡蹟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

  35. 重足一迹
  36. 见重足一迹。同重足而立。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卿以下畏显,重足一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新唐书于頔传于頔峻法苛惩

  37. 神迹
  38. 见神迹。同神迹。亦作神跡。亦作神蹟。神灵的事迹灵异的现象。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游精杳漠,神迹是寻。一本作神跡。唐玄奘大唐西

  39. 污迹
  40. 亦作污蹟。龌龊的痕迹污染的痕迹。清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岳起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人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

  41. 寻迹
  42. 犹寻访。宋吴淑江淮异人录建康异人巡使以白上,上令寻跡其出处,而问其所欲。

  43. 埋声晦迹
  44. 犹销声匿迹。南史萧脩传元帝多忌,动加诛翦。脩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45. 窜端匿迹
  46. 谓藏匿事物的头绪。楚辞严忌哀时命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朱熹集注窜端,藏其端绪,不使人少见之也。淮南子人间训夫事之

  47. 踪迹
  48.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不留踪迹诡踪迹。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详细解释亦作踪跡。亦作踪蹟。亦作踪蹟。亦作踪跡。脚印足迹。汉焦赣

  49. 亮迹
  50. 显著的功绩。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贞轨偕没,亮跡双升。

  51. 杳无踪迹
  52. 见杳无踪跡。亦作杳无踪跡。亦作杳无踪蹟。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好画虎或一日夜分,开庄门出去,杳无踪

  53. 亚迹
  54. 谓追踪前人而几可比拟。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曹参协策淮阴,亚迹萧公。南史宋南平穆王铄传鑠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餘首

  55. 名胜古迹
  56.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57. 心迹
  58. 思想与行为犹心事心情详细解释见心迹。亦作心跡。思想与行为。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跡双

  59. 遗迹
  60. 前人留下的痕迹瞻顾遗迹。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详细解释亦作遗跡。亦作遗蹟。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邕蔡邕作篆势曰鸟遗跡,皇頡循

  61. 比肩叠迹
  62.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跡。

  63. 韬声匿迹
  64. 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李善注引晋挚虞征士胡昭赞投簪捲带,韜声匿跡。

  65. 杳无人迹
  66. 见杳无人跡。亦作杳无人蹟。没有人的踪迹。唐常沂灵鬼志郑绍至明年春,绍復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跡。清纪昀阅微

  67. 车辙马迹
  68. 见车辙马跡。车马行过的痕迹。左传昭公三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跡焉。

  69. 销声匿迹
  70.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详细解释见销声匿跡。隐藏声音和踪迹,不公开露面。

  71. 理迹
  72. 亦作理绩。政绩。唐张九龄故襄州刺史靳公遗爱铭序以理跡尤异,廉使上达,天子嘉之。宋范仲淹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约为通判,备

  73. 韬光敛迹
  74. 同韜光晦蹟。明袁宏道德山麈谭学道人须是韜光敛跡,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若逞才华,求名誉,此正道之所忌。

  75. 绝迹
  76. 没有踪迹不再出现这种生物已经完全绝迹弃绝世事不跟人往来杜门绝迹详细解释亦作绝跡。亦作绝蹟。不见踪迹。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

  77. 蜘丝马迹
  78. 犹言蛛丝马迹。比喻事情发生后留下的线索和痕迹。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以下随手波折,

  79. 尘迹
  80. 见尘跡。亦作尘蹟。犹陈迹。唐羊士谔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之一汤沐成尘跡,山林遂寂寥。宋范成大王希武通判挽词之一堂堂今不见,尘

  81. 字迹
  82. 用毛笔钢笔铅笔铁笔或类似书写工具手写的字的形迹亦指某一特定人这样写的字的形迹详细解释亦作字蹟。文字的笔画形体。儒林外史第

  83. 手迹
  84. 亲手写的字画的画作者手迹详细解释见手迹。亦作手跡。亦作手蹟。亲手写的墨迹。后汉书循吏传序光武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

  85. 古迹
  86. 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名胜古迹详细解释见古迹。亦作古跡。亦作古蹟。古代遗迹。多指建筑物或其残迹。

  87. 真迹
  88. 书画家本人的原作这一幅画是唐伯虎的真迹详细解释见真迹。亦作真跡。亦作真蹟。出自书画作者本人的手笔。唐张怀瓘书断购兰亭序辨

  89. 行迹
  90. 见行迹。亦作行跡。亦作行蹟。经行的足迹。晋张协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简文为抚军时,所

  91. 匿迹
  92. 隐藏起来不露形迹匿迹江湖详细解释见匿迹。亦作匿跡。隐藏起来,不露形迹。申子大体故善为主者,倚於愚,立於不盈,设於不敢,藏

  93. 蛛丝马迹
  94. 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去向。比喻细微的端绪或形迹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转博几疑天下无字

  95. 浪迹
  96. 居无定所漂泊流浪浪迹天涯详细解释见浪迹。亦作浪跡。到处漫游,行踪不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李善注引晋戴逵栖林赋浪迹潁

  97. 寻踪觅迹
  98. 寻找踪迹。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恰才遇那女子,人物非凡我寻踪觅迹前来,不知何处去了。明梁伯龙遇妓曲岂料寻踪觅迹,重访曲阑

  99. 胜迹
  100. 名胜古迹江山留胜迹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详细解释亦作胜跡。亦作胜蹟。有

迹居中的词语:

  1. 遁迹方外
  2.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餘如惟信王忱金愷秦衡陆敍,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宇内,或

  3. 浪迹浮踪
  4.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亦作浪跡萍踪。吴梅风洞山埋忠 * 泽

  5. 遁迹藏名
  6. 犹言隐居不出。东周列国志第 * 回功成辞赏,遁跡藏名。

  7. 遁迹潜形
  8.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阱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跡潜形,翦蔓除根纔事隐。

  9. 匿迹潜形
  10.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再不和他亲折证。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跡潜形。明徐复祚红梨记诛奸急忙忙走得赵官家无昏

  11. 梗迹蓬飘
  12. 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明范受益王錂寻亲记相逢梗跡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13. 劣迹昭着
  14. 劣恶劣昭著明显。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15. 人迹罕至
  16.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的荒野

  17. 浪迹天涯
  18. 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19. 避迹藏时
  20. 逃避时世。唐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嶇险阻,避跡藏时。

  21. 犬迹狐踪
  22. 喻低弱的身手。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斕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跡狐踪。

  23. 略迹论心
  24.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以于立玉于元荐为乱天下者,亦岂遂为定论乎略迹而论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

  25. 无迹可寻
  26. 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谓处事为文不著痕迹。宋书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亦作无迹可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27. 恶迹昭著
  28.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29. 劣迹昭著
  30. 劣恶劣昭著明显。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31. 梗迹萍踪
  32. 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跡萍踪。

  33. 恶迹昭着
  34. 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35. 血迹斑斑
  36.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

  37. 寄迹山林
  38. 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39. 遁迹匿影
  40.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但诸公皆不知用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衂则退然沮丧,遁跡匿影唯恐不密。

  41. 人迹稀少
  42. 很少有人去一条人迹稀少的路

  43. 避迹违心
  44. 违背本意而隐匿。清陈确答张考夫书其为荆公与非荆公,亦难逃后世之公,某万不敢避迹违心,以负兄夙所教督之意。

  45. 形迹可疑
  46. 行动诡秘令人怀疑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归宁而已。聊斋志异房文淑详细解释谓举止神情令人怀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

  47. 息迹静处
  48.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9. 发迹变泰
  50. 谓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坏运变为好运。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跡变泰之事。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

  51. 邅迹虎
  52. 跛足老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并皆暴犯百姓。刘孝标注引孔氏志怪义兴有邪足虎。

  53. 略迹原情
  54. 撇开表面的现象从情理上加以原谅详细解释撇开表面的事实,从情理上加以原谅。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之六二讨钱童子乱拦人,略

  55. 觅迹寻踪
  56.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57. 声销迹灭
  58. 犹销声匿迹。谓隐藏形迹。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59. 晦迹韬光
  60.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61. 鸟迹书
  62. 见鸟跡书。亦作鸟蹟书。鸟篆。唐李白游泰山诗之二遗我鸟跡书,飘然落巖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参见鸟篆。指鸟的爪迹。宋陆

  63. 遁迹黄冠
  64.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65. 鸟迹文
  66. 指鸟篆。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长安一巨塚坏,得古铜鼎,状方而四足,古文一十六字,人莫之晓。命句中正辨其篆,曰此鸟迹文也。参见

  67. 鸟迹虫丝
  68. 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养娘真信人也,多劳,可怜他把鸟跡虫丝收护的牢。你可也月夕花晨一再瞧。

  69. 墨迹未干
  70.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71. 隐迹埋名
  72. 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亦作隐迹藏名详细解释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元

  73. 浪迹萍踪
  74. 见浪迹浮踪。

  75. 韬迹隐智
  76.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韜迹隐智,以密其外。

  77. 踵迹相接
  78. 同踵趾相接。清昭槤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嵐迭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跡相接,攀钉而上。

  79. 景迹人
  80. 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开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元史刑法志三诸诈称搜

  81. 马迹蛛丝
  82. 同蛛丝马跡。花月痕第五回评碑记中写痴珠荷生,用一明一暗,一正一侧,而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

  83. 雨迹云踪
  84.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宋柳永雪梅香词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宋韩淲采桑子十四日词谢他诗侣还相觅,雨迹云踪。不分情浓。柳浅梅

  85. 鼠迹狐踪
  86. 比喻人行踪鬼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羽精忠大节,而世有责之备者蒙鼠迹狐踪,而世有赞其能者。吾所为废书太息也。

  87. 重迹屏气
  88. 同重足屏气。北齐书酷吏传卢斐又伺察官人罪失,动即奏闻,朝士见之,莫不重跡屏气,皆目之为卢校事。北史恩幸传穆提婆令萱则自太

  89. 无迹可求
  90. 见无迹可寻。

  91. 警迹人
  92. 元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跡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

  93. 浮迹浪踪
  94. 谓行踪不定。明陈铎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跡,终须是有个相逢。亦作浮踪浪跡。明张煌言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

  95. 匿迹隐形
  96. 隐隐藏。隐藏形迹,不使人知。

  97. 遁迹销声
  98. 谓隐居不出。旧唐书韦嗣立传若任用无才,则有才之路塞,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常怀叹恨者也。

  99. 略迹原心
  100.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文明小史第十七回我们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手机版 好词好句 词典网 CiDianWang.com